返回第226章 结局演习3(第1/2页)  联盟共和国之海军航空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六章:结局演习3

    (本章详细介绍一下,作者喜欢的战舰之一的卑斯麦。)

    射击距离/米4572c10000c18000c20000c21000c22000c25000c27000

    穿甲厚度/毫米 742c616c510c419c364c350c333c308c304。

    射击距离/米10000c20000c21000c25000

    炮弹飞行速度/米·秒一1 641c511c496c476

    侵入目标入射角/度 58c164c176c238

    穿甲厚度/毫米 510c364c350c308。

    炮弹飞行速度/米·秒一1 641c511c496c476。

    侵入目标入射角/度 58c164c176c238。

    穿甲厚度/毫米 510c364c350c308。

    副炮

    “俾斯麦”级装备有6座sk一c/28型55倍口径150毫米双联装副炮,该炮于1928年设计,1934年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

    单门火炮全重9080千克,身管内刻有44条深175毫米,宽614毫米的膛线,膛线长度为6588毫米,身管长为3000千克/平方厘米,同样可发射穿甲弹和高爆弹,其中穿甲弹弹重453千克,长度为679厘米,高爆弹重41千克,长度为655厘米,最大射速6~8发/分,最大有效射程23000米/40度,炮口初速为875米/秒。

    副炮俯仰角度为一10~40度,炮塔水平旋转速率为8度/秒,高低俯仰速率为9度/秒,射击时的火炮后座距离为37厘米,装填角度为25度,全舰备弹18000发,每座炮塔各300发。

    6座150毫米双联装副炮均布置在上层甲板的同一平面上,每舷各3座,其中布置在前部和中部各两座副炮的射界为150度,布置在后部的副炮射界为135度,6座副炮均可直接向其正前方射击。6座炮塔的重量不一,其中布置在前部的两座炮塔各重1316吨,中部的两座炮塔因各安装有一座光学测距仪而各重1503吨,后部的两座炮塔最轻,各重977吨。

    该炮并不兼具防空能力,主要用以对付诸如驱逐舰这类装甲防护较弱的中c轻型水面舰艇。

    高射炮

    “俾斯麦”级战列舰装备有8座双联105毫米炮c8座双联37毫米高射炮和20门20毫米高射炮。

    “俾斯麦”级战列舰装备有sk一c/33型和sk一c/37型65倍口径105毫米双联装炮各4座,每舷各4座。

    sk一c/33型与sk一c/37型高炮均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生产,其中sk一c/33型于1933年设计,1935年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每座炮塔重26425吨,单门火炮全重为4560千克,总长度684米,身管内刻有36条长5531毫米的膛线,身管长6825米。

    膛室容积为731升,发射药为605千克,最大发射膛压为2850千克/平方厘米,可发射重151千克,长1164厘米的专用防空高爆炮弹,最大射速为16~18发/分,最大有效射高为17700米/45度,最大仰角时射高为12500米/85度,炮口初速为900米/秒。

    火炮俯仰角度为一8~85度,炮塔水平旋转速率为8度/秒,高低俯仰速率为10度/秒,4座sk一c/33型高炮均装备有各自独立的炮瞄设备。

    而sk一c/37型则于1937年设计,1939年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其主要参数与sk一c/33型基本相同,只是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