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6章 纷乱(第1/4页)  一品大官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曾毅从锦衣卫诏狱出来的第四天,这个时候已经没人在关注曾毅了,毕竟如今朝堂之上情形混乱,谁也不会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曾毅这么个小小的中书舍人的身上。

    更何况,虽然从锦衣卫诏狱内安然无恙的出来,这有些让人震惊,有些稀奇,可是,这对于如今朝廷上的局势,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而就在朝臣对曾毅失去了关注兴致的时候。

    第四天一大早,曾毅穿着正式的朝服,手里捧着一道奏折从家里出门了,并没有去点卯,而是去了西苑那边。

    原本的时候,是没人注意的。

    只是当曾毅在西苑门前跪下的时候,这消息就开始传递了出去。

    最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几个官员瞧见了,可是,这等事情可不是小事,西苑门前跪着,手里还捧着一道奏折,这叫做跪谏。

    不管跪在这的是谁,也不管要上奏的是什么事情,都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历朝历代,都有跪谏一说,在很一点的,还有死谏。

    所谓死谏,顾名思义,是以死谏,而因起君王的重视,历朝历代的君王,最厌恶的就是死谏。

    一个君王逼迫的下面臣子死谏,史书上怕是会给这个君王记上一笔,昏庸,不能纳谏,若不然岂会逼的臣子如此?

    而相对应的,死谏的臣子却可能会流芳百世的。

    而除此外,还有一种,那就是跪谏,这也可以说是逼迫君王。

    毕竟一个或者一群朝臣跪在那里,君王若是不纳谏,一般而言都会一直跪在那里数日,直至最后一方妥协。

    或许是君王妥协,或许是臣子妥协,这都是逼迫。

    所以,君王最厌恶的就是这两种纳谏方式,都会让君王难以处置。

    本朝以来,并非是没有发生过跪谏的事情,只不过,结局都是让人叹息。

    而当今圣上登基之初,一场浩荡持续数年的大礼议当中也发生过跪谏,可是那些臣子最后都没落的什么好下场的。

    而如今,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竟然跪谏圣上,这比起前几天曾毅从锦衣卫诏狱出来,还让人难以接受。

    只不过短短几个时辰,曾毅在西苑门前跪谏的事情就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城,不仅是大小官员,就是普通百姓,也知道西苑门前有朝臣跪谏。

    只不过,曾毅跪谏到底是为了何事,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毕竟曾毅的奏折已经被送进了西苑,只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可就没有机会知道了。

    而且,出了这种事情,曾毅的奏折怕是也没人知道里面的内容,是直接递给了皇帝的,难不成哪个臣子敢去问皇帝?

    “陛下口谕。”

    西苑门前,曾毅仍旧跪在那里,只不过从西苑里走出了一个太监,这人曾毅也熟悉,是之前湖州一案的钦差太监孙光。

    看着跪倒在地的曾毅,孙光眼里闪过一丝敬佩之色,不过旋即这敬佩之色就被他收入眼底:“卿之谏言,朕以知晓,卿为中书舍人,就该尽忠职守,速速退去。”

    曾毅以头触地,声音朗朗:“工部侍郎严世藩目无法纪,霍乱朝纲,罪不容诛,臣请陛下严查。”

    “户部国之重地,却出湖州大案,岂知此是否为太湖之一分流,户部尚书岂能无罪?户部之案,动摇国本,臣请陛下严查。”

    “严嵩为人父,教子不严,此为罪一,严嵩严阁老尊为内阁首辅,百官之师,却纵容其子为恶,此为罪二,首辅监察百官,而户部如此大案,却不知,愧为百官之师,为罪三,望陛下圣裁。”

    “陛下为天下之君父,岂可因念一人之君臣之情,而罔顾天下臣民。”

    曾毅说完这话,就不再吭声,只不过仍旧是跪在地上,这意思已经足够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