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章 撒哈拉之眼(中)(第1/3页)  影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芊芊的游记这次有了变化,如诗歌一样,也许是受了三毛精简语句的影响,也许是撒哈拉的独特感悟:

    旅行,用一颗孩童般的心境收藏生活。

    茶一杯,书两本,笔下锦绣三千。

    这样的人生意境,于我,是最为艳羡的。

    很多早已既定了的东西,就如这些所谓的景点,你来或者不来,你看或者不看,它依然在那里,它的历史也依然在那里,亘古不变。而旅者心灵的感悟却是日月更迭般交互变换,赋予了旅途的灵魂。那些丰厚的心灵,才是展现绚丽世界的舞台。我们总会觉得,看了那么多风景,应该无法超越了吧,没想到,每去到一个地方,都会刷新我们的眼界。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写到,在我们的眼泪流干以后,又让我们重新潸然泪下。这是对生命何等的热爱,才会具有孩童般的纯真无邪。而旅行,亦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用一颗孩童般的心境收藏生活。

    文字或许带不来荣华富贵,但绝对能带给人丰厚的心灵。这种丰厚,足以抵御岁月带来的各种磨难对身体及心灵的摧毁,让你可以从容地孤寂,从容地躺在病床上,从容地撒手人寰。一个拥有丰厚心灵的人生,或许梦想早已化作了凤凰涅槃。

    撒哈拉,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对于曾经迷恋过三毛的人来说,只要听到“撒哈拉”这三个字,都会心生无限向往。撒哈拉,在我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

    去撒哈拉沙漠的路上,经过一个忘了名字的大峡谷。边走边玩,向着我心中的撒哈拉前进。

    大巴车里适时地响起了《橄榄树》,同行的一位资深的三毛粉丝为我们分享了她心目中的三毛。因了同样的热爱,陌生的她让我心里暖暖的。我认定,喜欢三毛的女子亦有一颗灵动的内心世界。当车窗外的土地渐渐开始沙化,我的眼睛愈来愈湿润,几乎要落下泪了。

    三毛,三毛,我来了,我离你越来越近了。我在心里动情地呼唤着。但你,不在。没有三毛的撒哈拉,我能否寻得到你的足迹?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撒哈拉,是爱情的沙漠,是思念的沙漠。我想象着那个高挑的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女子,坚强而又孤独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爱情。

    能从荒原里玩出风花雪月,这便是三毛。像三毛这样能够放下文明赐予的一切,在沙漠里回归原朴状态的人,才能将自由处理的得心应手。看着邻居家炊烟袅袅,她觉得这里安详得近乎优雅,她要在荒原里闲吟风花雪月。

    有人这样评价三毛的死:

    灵魂的流浪需要载体,它既不坐火车,也不乘飞机,它要求三毛以皮囊载之。于是三毛的皮囊便成为她的灵魂座驾,载着她的心灵和精神走在回家的路上。多么高贵的皮囊,她用这高贵的皮囊换取了灵魂的流浪,这价值倾国倾城。她在医院的输液架下坐忘了,我想这样评价她的死,才不会委屈三毛。

    三毛曾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她只想作一粒沙子,一粒天然去雕饰的沙子:自然,本色。不需要装饰的人生,却有着源源不竭的精神快乐,这才是三毛的需要。

    在沙漠贫瘠的日子里,书依然是她居于荒漠里最好的精神慰藉。她说,“而今我仍爱书,可是也懂得爱我平凡的生活,是多少年的书本,才化为今日这份顿悟和宁静。”

    我的心里,有一个悄悄的声音在说:“这就是了!这就是一切了。”荷西说:你也许是第一个走路结婚的新娘。她说:我倒是想骑匹骆驼奔去。

    撒哈拉,那么大,我无法探寻亦无法理解它的广袤与神秘,但我更愿意相信我来到撒哈拉,可以让我更了解三毛。站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