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一章 李孝恭回来了(第1/3页)  修在旅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安、即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即源于此。汉高祖五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和隋唐大运河的,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长安文化影响极其深远,由于建都长安的周、秦、汉、隋、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和文明的黄金时代,因此在唐以后,虽然长安不再为国都,但“长安”一词却成为国都别称。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隋唐时期的长安可以说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隋文帝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杨坚决定另建一座新城。开皇二年,杨坚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开皇三年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开皇十八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建通济渠运河,自大兴至江都,大业四年,又兴建永济渠运河。大业九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大兴城的总体格局至此形成。大业十四年,杨广在江都死后,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现在大业十四还没有走完,由于张伟的原因,李渊也还没有称帝,长安这边年号当然已经不用大业十四年了,早在李密扯下大隋遮羞布之时,李渊就已经扶持杨广的孙子杨侑为义宁天子,年号自然就已经换成了“义宁元年”,当然现在的长安城还不叫长安城,只是大兴城。

    当张伟带着沈落雁和鲁妙子两人趁船从洛阳出发,几天功夫就已经来到了长安这座历史古都,张伟的神识扫去,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而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它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部是万年县,西部是长安县,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10坊,其形状近似一个围棋盘。果然建城的这家伙有强迫症,不对称不舒服死基!张伟暗自吐槽了一下。

    等张伟三人下船之时,码头上已经有二队人马在等候了。看到张伟三人已经下船,两队人马中各自走出两位青年才俊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