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7章(第1/3页)  新明一五六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送走了前来取稿件的邓经,张朝转身大步向书房走去。回到书房看着已经等候多时的张晋,示意他坐下道:“让你去查办的事情可有眉目了?”

    至于张朝为何如此急切地赶回书房见张晋,此事还得从三天前的一次朝议说起。隆庆五年四月,黄河汛期,决口与邳州王家口一带,冲毁南北河堤十余处,致使沿岸大量民众受灾。但此次受灾的不只是民众,还有大量漕运船只受损。不仅如此还损失漕粮四十余万石,还致使运河被淤八十余里。消息传回到京师,朝中一片哗然。于是,沉寂一时的漕运再次进入到朝臣们的视野之中。而关于漕粮海运及新修运河以及疏通原来的运河等诸多问题便出现在一般大臣c各科给事中及运河流经的地方抚按大臣的奏章中了。

    前日,工科给事中宋良佐及山东巡抚粱梦龙再次上奏朝廷请求用海船将漕粮直接从淮河进入东海;而后直接海运到天津,再有天津入太仓。而户部给事中李贵和则提出开凿胶州湾至莱州的新运河的办法缩短海运路程,而这样做主要是保证漕运的安全。

    张晋言道:“据我了解,高首辅对这李贵和开凿胶州到莱州的运河很是在意上心。并多次让其工科给事中胡彦民前往山东做实际考察!这胡彦民本是高拱的门生,本来高拱提议让这工科给事中胡彦民前去实地勘察;按高首辅的意思是让胡彦民去促成此事。可不知道这胡彦民是那根筋搭错了,居然按张次辅的授意,到山东先去见了山东巡抚粱梦龙,后又到胶莱实地走了一遭。回来就给朝廷上疏说开凿胶莱运河不可行的建议。并还陈述他实地考察得出的不可开凿的理由。看完胡彦民的陈述之后,高首辅也没有坚持,用意停开新河之议。虽说开新河的朝议暂时搁浅,但高首辅并没有放弃他的主张;这从他写给胡彦民的信可以窥见一二。”

    “新河之议,本出仆意,然非有成心也。今执事查勘详悉,明示不可,不徇仆意,亦可谓无成心矣。愿即题止可也。盖可开则开以济运,所以为国也;不可开则止,以免无利之害,亦所以为国也;而我何与焉。。。。。。”

    听张晋将高拱写给胡彦民的信读到此处,张朝示意张晋不必在读,伸手接过张晋递来的书信询问道:“听你刚刚这话之意,这张居正与高拱的意见是相左的!你对此可有什么了解。”

    张晋道:“当高首辅提出开新河之策之后,也提出了策略来证明开凿新河的可行性;但刚刚提出便面临这重大阻力。先是山东巡抚粱梦龙直接给高首辅写信,力言此事不行;再有就是山东布政使王宗沐对此虽没有粱梦龙那般言明,但他也对开新河之事心存疑虑。面对山东军政两位大臣的反对高首辅一面给粱梦龙及王宗沐去讲解开新河之力,一面让胡彦民前往实地考察。可没有想到最后等来如此这样一个答案。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张次辅对此事的反对,张次辅这个人城府及深,他从不公开对此事表达他的意见和看法,而是采取了一种迂回之策来阻止高首辅开新河之议。在得知胡彦民被高拱选作代表前往山东做实地勘察之人之后,便给胡彦民留书大谈新河之不可谓也;又给梁梦龙去信大谈胡彦民是高首辅门生这事。之后在胡彦民去往山东之前又特地召见;并让胡彦民先去见梁梦龙。这不是明摆着让梁梦龙说服胡彦民吗?”

    张朝点了点头道:“原来这其中还有这么一段事情,我当时刚刚回京又赶上察哈尔的事务;对此不甚了解,今日听来,才知道高拱与张居正今日在朝堂之上因为此次漕运事故为何争斗得如此厉害;一改二人以往相敬如宾的形象。但我前日在朝会之上听闻高拱所奏说梁梦龙及这个王宗沐二人上的折子所言开海运一事是怎么回事?”

    张晋解释道:“今年九月江浙的秋粮在淮安装船,由指挥使王惟精押运经海运到达天津,以试行海运,整个海运相当顺利。粱梦龙主持的这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