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节 粮票(第2/3页)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口摆在这里,供求的基本矛盾就没有解决。

    元稹的解释让李旭摇了摇头,这个元学士还是太封建臣子,缺乏改革的长远目光和勇气。

    “而且,朕还会下令关中以外并非沿边的州府,其常平库都必须承兑这些禄钞换的粮食。”

    皇帝的一席话让李德裕和元稹皱紧眉头,他们意识到了这里面所代表的意思。

    首先这个禄钞可以为朝廷省下一大笔钱。

    李德裕的眼睛一亮,他拍手赞道:“妙啊。”

    “的确。”李绅点了点头道:“若是我便用绢帛和铜钱换了官员们手中的禄钞。”

    “那挣什么钱?”李从贤有点弄不清楚,在大将军看来这根本就是无用功。

    “一百斤粮食在白玉京取出来肯定比从河南拉过来省事,我干嘛要从河南拉到白玉京?我直接去白玉京取不就行了吗?”

    “原来如此。”元稹听了李旭对这个禄钞的补充用途点了点头。“的确有不少商人趋之若鹜。”

    李从贤看着摇头晃脑的三个人,顿时有点看不明白。

    “这怎么会省钱,又怎么挣钱?”大将军瞪着眼睛看着元稹:“这禄钞价值最高的地方就是白玉京,一斤米运到白玉京的漕运耗费可比在河南什么的地方多不少。只要他还在白玉京换粮食,那咱们就省不了什么啊。”

    元稹摇了摇头:“大将军不明白吗,这是一张纸。”

    “我知道这是纸。”李从贤愤怒地看着元稹,咱家三岁束发受教,也是念圣贤书的,咱又不瞎难道看不出这是一张纸?

    “这是纸,不是粮食。”元稹解释道:“只要有一天它不换成粮食,那他就只是一张纸。”

    “但是他早晚会变成粮食啊。”李从贤有些愤慨,这个元稹莫不是有心在陛下面前奚落自己,翻来覆去的打机锋干什么,又不是禅门里的和尚。

    “对啊。”元稹一副我给你解释清楚了的样子。“所以说他省。”

    “怎么省?”李从贤有些不理解。

    “有一石的禄钞没有换成粮食,那朝廷就省了一石粮食。”李德裕向自己这位反应有些慢的本家解释道:“有一石粮食从洛阳兑出来,那么朝廷就省了从洛阳运到白玉京的损耗。”

    “有一石粮食从扬州兑换出来,那么朝廷就省了从扬州运到白玉京的损耗。”李德裕解释道:“陛下想出来的这个禄钞,太巧妙了,在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省财之道。若是库中的粮食能够顶住承兑的压力,逐渐建立起信用来,那不知道能省下多少粮食。”

    李德裕的夸赞让李旭暗地里发笑,这全国粮票可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大智慧,里面的好处可不是只有这一点点。

    也没错,他们虽说是皇帝的心腹,但毕竟也是官。

    “我为什么要在扬州换?我直接在白玉京换粮食就行了。”李从贤固执地回答道:“白玉京粮价这样高”

    “白玉京粮价并不是最高的,扬州c益州甚至洛阳,粮价都不比白玉京低。”李德裕笑道:“白玉京的粮价因为每年有漕粮的冲抵,其实并不算太高。”

    李旭点了点头,每年都有大量的漕粮运抵白玉京,除了填充朝廷的府库以备不时之需外,相当一部分米粮作为百官和神策军的配给发下,然后经过商人中转最终流入了民间。有这个稳定的供给作为隐性福利,白玉京百姓的生活其实还算可以。

    “扬州c益州还有洛阳,他们那里的粮价怎么会贵呢?”李从贤指出这些地方都是靠近量产地的地区,益州所处的四川平原,扬州所在的江淮平原,都是粮食产区。洛阳所在的河南地也比关中富庶,粮食出产多。

    “因为钱多c丝帛多。”李旭解释道:“铜钱和丝帛被天下人视为财富,其本身无时无刻不在流通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