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节 祃祭(第2/3页)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死亡也没有改变他的意志。

    既然李旭已经不能继续执掌朝纲,那么选择一个更合适的继承人显然更符合天下人的利益。

    老成持重,饱经磨砺的光王显然是对大虞天下而言更好的继承人。

    曾经,当李旭的手书请他从河东节度使位置上出任尚书左仆射的时候,裴度以为他的机会来了。

    可惜,阴差阳错,事与愿违。

    现在河东裴家的翩翩公子已经老朽,但是曾经在这具身体中流淌的热血却没有随之衰朽。

    他依旧可以扛着衰朽的大虞天下。

    裴度站起身,用来举行祃祭的礼坛已经修筑完毕,军士们堆出一个平缓的土堆。

    礼坛下面是各地藩镇派来的指挥勤王兵马的兵马使们,这些高级军官多半都和裴度有过一段香火情分。

    在神皇帝和各藩镇内战不休的年代里,这里的许多人都曾经在裴度旗下作战过,亦或者同裴度沙场争雄,还有不少人两种经历都有。

    现在,过去那个尔虞我诈的时代似乎已经画上了一个句号。

    所有人今天都站在大虞的旗帜下同残忍的蛮夷们作战,捍卫着天子的荣光。

    裴度走到礼坛之前,礼坛外等待的各路军将纷纷低头,向这位年迈的宰执行礼。

    这位宰相过去没有让信任他的虞朝天子们失望过,今天这些军将依旧能够信任他的智慧和谋略。

    土堆的正南面依着祃祭的礼仪插着两面黄色的天子龙旗。

    裴度整理了一下衣冠,缓缓登上祭坛。

    他终于走到了祭坛的顶部,那里耸立着一面巨大的旗帜,旗帜的顶上挂着金吾和纛。

    黑色的纛毛垂下来,就好似是蚩尤手机上纷乱的头发。

    纛旗之下铺着一张熊皮,这是轩辕黄帝的象征。轩辕黄帝号“有熊氏”,熊便是轩辕黄帝的图腾。

    熊皮之上就是轩辕黄帝的神位,在神位两侧各陈列着铠甲和弓矢。

    神位之前摆放着太牢,也就是牛、羊、猪这三样。

    裴度看着上面的轩辕黄帝神位从袖口之中掏出一张纸来。

    “……唯吐蕃羌胡之后,茹毛吮血,谷不粒食。巨虞太宗皇帝怜其蒙昧,降帝室之女以配其蛮酋,布德化于海西,兴文教于卫藏。今教化之恩尚在,甥舅之亲犹存。胡酋僭号赞普所谓朗达玛者,背主忘恩,阴鸷难伏。妄自兴兵,引虎豹以向雍秦。怙恶不悛,领豺狼而趋神京。今我主承天景命,圣文英武,当先出军,破胡奴于渭水之阴,窜虏丑于岐阳之南。今臣尚书左仆射、晋国公裴度,敢用玄牡,以告轩辕黄帝。奖率六师,分路前行,晋阳之甲,列阵而前行,淮南之众,负弩而雁行……谨用祭告,伏惟尚飨。”

    裴度将一篇草草拟就的祭文念完,大概批评了一下朗达玛集团背叛吐蕃和大虞之间的传统友谊,自绝于人民的错误行动,宣示了这次讨伐行动的正当性。

    这也是上古军事传统的一种遗存。祃祭不仅利用神秘的祭祀宣示着神明对己方的眷顾和恩宠,同时也通过激吻告诉了将士们为何而战,如何作战。

    在春秋时期的祃祭之中,祭文甚至还包括了行军路线和作战的目的,这基本上就是在向全军宣告己方的军事策略,可以起到上下同欲,巩固军心的作用。

    祭文念毕,一旁司礼的小相捧过来三枚青铜爵,裴度依次将铜爵内的酒浆倒在祭坛之前,这便是三献之礼。

    待到这时,祃祭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只是今日,还多了点别的意味。

    几个膀大腰圆的壮士押着几个被绑成一团的吐蕃俘虏押上来。

    俘虏口中塞着麻核,被壮士们押着跪在一排军鼓之前。

    然后就是一队带着红头巾的刽子手上前,手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