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大灾当前(第1/3页)  草铃醮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大灾当前

    又过了两月,津门县依旧未有滴雨落下,骄阳炽热,地无余湿,河断井干,高粱粟豆无不焦枯。夏粮已经绝收,秋粮难种,民心慌乱,粮价一日数涨。原本二十六文能买高粱一升,后涨至九十文也难买到一升。鲁西地区多旱涝,地弱多含盐碱,小麦玉米产量低,农民多栽种抗旱耐劳的高粱,也多以此为食。

    到了中秋时节,依旧焦热。普通百姓家中余粮早已耗尽,树皮草叶吃光,骨瘦如柴的饥民四处乞讨,津门城中,典妻卖儿者,随处可见,甚至有人把儿女白白送于别人,只求有一口饭吃。官道上乞丐成群,路边时续可见饿毙尸首。

    再过半月,境况更惨。流民盈野,盗匪丛生,饿殍横陈以至阻路难行。加之又起瘟疫,染病的人先是红疹遍身,肚子鼓胀,后高烧吐黑水,短短几天内亡去。到处都是野狗,先是刨吃死尸,狗眼红涨,穷极凶恶,后来连活人都敢咬,以至于单人不敢出行。此处的老人多不食狗肉,就缘于此。

    乡绅富商见如此惨况也是心惊,自发赈灾,聚粮舍粥。然而灾情烈绝,粥厂还没有开锅,灾民山崩风卷而来,锅倒棚塌,践踏而死不计其数,血污狼藉。豪绅们焦头烂额,来不及收拾残局,跑回家去把大门紧闭,咒骂县府袖手旁观,草菅人命。津门县城中饥民哄抢硬夺成风,即将饿死的人无所畏惧,也无所顾忌。大户人家都加雇人手,持刀枪看家护院。有上海商人来售卖汉阳铁厂生产的单发步枪,价值高昂,一支枪加子弹五十粒,需银元七十块,然两天内卖出上百支。

    津门县志中对这次大灾有十个字的记录:凶旱,恶疫,禾枯,粮尽,惨绝。

    民间流传有“想起民国第二年,两眼擦不干。”的俗语。

    也有一位金发碧眼的记者访问过此地,记下了当时的惨况:灾民提着篮子,不顾危险爬上枯树上摘叶充饥,而树叶几乎早已被捋光了。成千上万灾民流涌县城觅食。饥民多半是老弱妇孺,衣衫褴褛,孩子们则全身,骨瘦如柴,举目可见饿殍死尸,盛传人相食!

    天祸汹汹,更恨。七月间,省府已经下拨赈灾粮,小米六千余石,杂粮两千四百石。原来的津门县衙已经改作民国县署,县知事为王仲源,时年38岁,曾经留学东洋,阴鸷贪暴,肆无忌惮。灾情紧急,民众嗷嗷待粮,他却把小米扣留,高价转售,用米糠代替救灾粮,分发民众,大发横财。民众饥饿已久,胃肠薄弱,米糠粗糙,下咽后,肚肠破损,下血不止,死者更众。

    此时,天齐庙也断了粮。沙地里种植的白薯番瓜被人抢掠一空。周边的大树都被人剥去树皮,磨碎后,充做口粮,只留下一片白森森的光杆,那情景甚是吓人。长青道长饿的两眼无光,五指如鸡爪,肚皮下垂宛如空粮袋。高鸦儿更是瘦弱不堪,脸颊干瘪,胸肋凸出,只剩下一双大眼还有几分活泛气。

    两人饿得受不了了,狠狠心,卸下正殿的两扇大门,用木车拉到县城变卖换粮。转了一圈,没人愿要。好在一家棺材铺的掌柜见他们可怜,勉强同意收下木门,不过只给八十个铜板。这年景,也只有棺材铺生意兴隆!长青道长心疼,三寸厚的老榆木大门,要不是灾年,十五个银元都不换,现在倒好,做了棺材板。

    高鸦儿问:“咱卖了大门,就这点钱,以后怎么过呀?”长青道长心想,天齐庙也就剩那铁铸的判官能值点钱了,好歹也是块铁。

    又哑然失笑,都贡佛贡菩萨的,谁敢往家里搬这位爷啊?真要请了去,家里都成阴曹地府了。铁匠铺也不敢收啊,今天烧熔了判官老爷,日后两腿一蹬,去了阴间,判官老爷还不把他送进火炉子里烧上几辈子。

    两人揣着铜板赶紧跑到一家烧饼铺子,铺子被饥民抢怕了,门窗紧闭,敲了好长时间,才有人响应。按照指点,长青道长皱着眉头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