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7章(第1/2页)  天下争夺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不足以在这个乱世生存发展的。

    大乾大突勒国皇帝郝连焘深谙此道,因此十分关注大乾军队的军事训练。

    突勒铁骑,战斗能力很强,如果在平原野战,可以说是所向披靡。而如此强劲的战斗力,自然和他其特殊的c经常性的军事训练有关。

    说他特殊,是因为突勒骑兵的训练是在草原之上的狩猎活动中进行的。以大乾皇帝为首的突勒贵族一年四季的在捺体之中进行狩猎活动,如春天捕雁,秋天射虎等,都是经常性的c有组织的c有计划的大型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也许野兽比敌人还凶猛,大雁比敌人还矫捷。

    这种狩猎活动之中的参加者都是突勒的精兵强将。即便是冬天,没有多少猎物可射,但是突勒军人也不忘习武练兵。突勒人春天猎捕天鹅时,他们采取的是一种围猎的方式。

    这种围猎便是突勒军队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的一种固定模式。突勒人的这种围猎的活动绝非单纯的狩猎和娱乐,它的实质就是一种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是用以训练军人之间的相互配合意识,也使组织者的指挥艺术日臻成熟。平时围猎动物,作战之时就是围猎敌人。

    以围猎方式练军习武,还不仅仅限于春天捕捉天鹅时,还在每年的冬天里举行一次。那就是每年一次的猎仪。

    围猎活动提高了军队的军事战术技能和协调配合,同时也形成突勒军队的作战方式。要知道古今中外各民族的早期战术大都源于人与野兽搏斗的惯用方法。

    在作战之时,突勒骑兵擅长的两翼包抄围歼战术,与突勒民族狩猎程序十分相似。还有突勒人秋天猎鹿是采取引诱c伏击的方式。首先射猎者事先埋伏在鹿经过的路旁,用盐水引诱鹿群,等到鹿群到了之后,就模仿鹿的声音,作为发起进攻的标志,屡试不爽。

    突勒人的诱鹿伏击射杀之技法,也是一种军事战术形式。他们在实战中也经常采用这种诱敌深入而休击歼灭的战术。就如同郝连矅镇守幽云,就多次引诱虞昌勖,虞嗣源的军队进入自己的境内,当然虞昌勖和虞嗣源也不傻,毕竟他们也只道孤军深入的危害。

    除了训练和战术之外,还有一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物资供应是军队能够在战争中能取胜的必要条件之一。

    如果战时参战军队没有充足的军资做保障,即便将帅颇富谋略,军卒英勇无比,也难以取得胜利,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能持久,只能劫掠。

    而如今郝连焘不是要劫掠,而是要占领与统治。不过大乾军队的后勤制度与中原王朝军队的后勤制度大不相同。因为大乾大突勒国的普通部族士兵的马匹军械等全部由正军士卒自备兵器。甚至口粮也是自备。一人三到四匹马,其中有母马,渴了喝马奶,饿了,直接就地打猎,或者吃自备的干粮。

    但是随着大乾大突勒国的扩张,汉人也成了军队的组成部分,不能单单依靠士兵自备军粮武器。所谓粮草,粮指粮模,军人所食之物。草指畜草,马驼所食之物。

    军队出征在外,粮草供应,极为关键和重要。大乾军队的粮草供应与中原王朝军队大不相同。一般说来,军队出征在外,必有随军的轴重粮草车辆,以供军食马草,或随时派军队从后方大本营押运粮草以供应前线军队。

    但是在大乾初期的军队则不然。军队出征没有随军的粮草轴重车相随,而是在出征的军队中,专设一支随军别动队,专门在行军沿途现行抄掠搜刮粮草,以供军需,称为“打草谷”。

    大乾军以“打草谷”用抄掠来供军食马草,尽管减轻了行军负担及减少国内经济损失,但有一些弊,端。

    第一,如果“打草谷”地区的敌人采取坚壁清野政策,将粮草藏起来或派兵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