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2章 栽赃嫁祸(第1/2页)  明末海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给北山军雪中送炭,趁他们惨兮兮的时候拉一把,也是王轶临时起意。近来黑旗军战事连连,直把一众海盗打的鬼哭狼嚎,而本地海盗又与各地同行不太一样,近海沿岸能供人居住的海岛实在不多,为此他们老巢多在岸边,即便运气好或者实力强劲能在海上占有一两个岛屿的,也都在陆地有落脚点。

    故而他们之间的相互攻伐,并不局限于海面,一路打过来,很是有几个村镇被王轶攻破,殃及无辜不可避免,黑旗军活动地域又广阔,一时间西起安东卫c东至鳌山卫的地面一片风声鹤唳。

    民间对此说啥的都有,海盗内讧c官府剿匪c倭寇掠边等各种传言甚嚣尘上,更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将其当做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给这场战事加了甚多爱恨情仇的内容—已经有说书人开始了编排。

    作为期间高歌猛进的胜利者,黑旗军的形象,都快能止小儿夜啼了。

    但与民间传言过于失真不同,这年头虽然讲究皇权不下乡,但官府对本地的基本掌控还是有的,这些人清楚知道,在海面上搅风搅雨者,自是那黑旗军无疑,各地墩台也多次上报见过他们的船队与人争斗。

    况且还有诸多本就与驻军或乡绅牵扯不清的海盗势力的存在,他们在挨打后自会将详细信息告知后台力量,为此,王轶已是入了官府法眼。

    好在黑旗军闹腾归闹腾,但基本没有上岸之后纵兵劫掠的破事儿发生,又有灵山卫杨家哥俩在中间欺上瞒下,使得信息有些混乱,以致官府尚未将其列入除之而后快的目标,好歹没落个与北山军相同待遇。

    但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王轶也便兴起了找出头鸟的心思,正好屁股着火的吴大疤上赶着出现在他面前,不利用一把实在说不过去。

    而且他还觉得,北山军当下掀起的声势太小,拢共千把人力量,还飘忽不定四处流窜,身后又被人撵的甚急,没时间开庄砸寨,长此以往实力必然会缩水,到那会儿无所事事的官府定将目光转移到他身上。

    所以,拉一把与坑一把得相辅相成,头前助其攻下庄子取得给养扩充实力,转头再让他们的名声更加响亮以确保官府盯着所部不放才是正途,这样一来,能稍微保证下平衡。

    帮忙没的说,但总不能让其实力壮大到对己方形成威胁。

    至少自己所能掌控海域附近的陆地,都被王轶视为了自己的盘中餐,在内里开战可以,却不能打成白地。

    如今扒平王已是到了穷途末路,左近再无敌手的王轶便把目光转向了上次海战中出兵助拳的官军,虽然那几条船最终也是悲催的给他俘虏,可挨打不还手不是他的作风,总得报复回来才成,正巧用用北山军名号。

    通过审讯俘虏得到的消息,派出官军船只私下助拳海盗的胆大包天的官员来自安东卫下属的石臼岛寨,那里面尚有中小型船只二十多艘,也是整个安东卫的水军精华所在。

    天见可怜,他们仅有的福船已经落到了黑旗军手中。

    当然,打石臼岛寨并不仅是为报复,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朝廷经制军,到如今为止,黑旗军尚未对沿海明军进行过攻击,主要是打了之后麻烦太多,好死不死,那里面有个小船厂,虽因管理不善c主官上下其手等原因导致船只生产量非常少,但按着马科探查得来消息,内里存放有不少木材。

    这对矢志建造西式纵帆船的王轶来说,不啻于一个绝大的诱惑,再者,有船厂,必然缺不了船匠,对这些技术人才,王轶势在必得,反正在明王朝手中他们也是蹉跎岁月,不若给自个发挥点余热。

    与前次海战打到惊天地泣鬼神不同—跟料罗湾海战等自然不能比,但黑旗军水师建成之后也是头次碰到此等规模海战,自然会对其大吹特吹,手下人谈及至此无不挺胸昂头,以表自个对参与到海战中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