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水城乱兵(第1/3页)  明末海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放下手中横排简体书籍,借助船舱里昏暗油灯灯光,王轶抬头看了眼黄历,没变化,依然写着癸酉年乙丑月壬戌日,也就是明王朝崇祯六年二月十五,换成公历乃1633年。

    距离穿越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天。

    这不是个好年景,接踵而至的水旱蝗灾,王朝末年的官场黑暗,揭竿而起的农民军,铁骑肆虐的我大清,共同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众交织出了一首死亡序曲。

    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种日子,独善其身何等艰难。

    然而,没有最悲催,只有更悲催—若仅是大趋势如此,找个犄角旮旯也许能苟活于世,可如今,他所在的这艘船,正停泊在大明王朝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登州府登州水城水门(关门口)外靠东炮台附近。

    外面,轰隆隆的炮声一直未曾停歇。

    崇祯六年二月份发生在登州水城的战事,代表着李九成c孔有德c耿仲明等东江军人于崇祯四年掀起的吴桥兵变狂潮在明军拖拖拉拉的攻击下终于走到尽头。

    明天,也就是十六日,耿仲明c毛承禄等人将扔掉部分断后叛军,领亲信部队走海路转进辽东半岛,前去追赶三日前率主力跑路的孔有德,十八日,平叛军振奋精神拿下水城,终结兵变。

    被丢下的叛军下场凄惨至极,少数被俘与投降者拉去砍头,其他人自行跳海了结余生—不说大部分人叛乱期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就他们主官多次利用招抚条件戏耍明廷导致其损兵折将局势糜烂,就铁定没得好果子吃,吃亏的众位怎肯善罢甘休,在这点上,众位叛军倒也看得清楚。

    幸运的是,王轶不用留在水城等死,他所附身穿越之人,刚从甲长跨了两级升任战船队后营左哨哨官不长时间,而这条装满各类物资的福船便是其座驾,按计划,当于明天跟随耿仲明撤退,然后汇合孔有德中军一起投降后金,开启璀璨的汉奸人生。

    作为少数取得东江团体信任的山东土著人士之一,跟被夺舍倒霉蛋相同名字的王轶只要想起前身火速升官过程就腻味—这位闲着蛋疼带人跑去城墙参与防守,机缘巧合下帮孔有德挡过一箭,以身受重伤为代价换来加官进爵。

    虽然孔大帅全身披挂,那一箭就算成功命中也夺不走其人性命,可他心底还是泛起阵阵愧疚之情,日后我大清三顺王之首做下的孽那叫个罄竹难书。

    好在王轶本身之前多数时间呆水城里,很少跟乱兵一起参与到烧杀抢掠过程中去,手上血不多,能让人稍稍得些安慰。

    不过说是哨官,实则权力不大,按明军水寨编制,此位置手下应包括五艘不同型号的福船,若干艘联络与探哨之用的辅助船。可谁让他们是不走寻常路的叛军,别看升了官,船还是那艘,一条没多给。

    且真要较起真,船上那位觉着被抢了哨官职位的东江老人出身的捕盗(明军战船上类似船长的职位)都敢跟他吹胡子瞪眼,再加他本人受重伤,直到近期略有好转却又给人鸠占鹊巢,对咄咄逼人的捕盗一直忍让,更助涨了那人的滔天气焰。

    若不是他手中还有三十来个嫡系乡党为助力,想来早让人扔了海里喂鲨鱼。

    世事艰难c前途晦涩不明啊。

    思虑间,眼光重又落在刚才放下的那本书上,也正靠着它,加上脑海中那些乱七八糟的军史知识,王轶才能如此清晰知道吴桥兵变后续发展的大体脉络—除了灵魂,他多年搜集的一大包书籍也跟着一起穿越过来,包罗内容甚是广阔,从历史到农业,再到科技制造不一而足,也算给他因穿越造成的心灵创伤略微做点补偿。

    除此之外,附身的臭皮囊也可称不错,一米八的个子在当下普遍营养不良年代甚是鹤立鸡群,而健硕身材放到后世更缺不了深闺怨妇投怀送抱,唯一的瑕疵,则是伤口尚未好利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