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8章 我不会踢球(第1/3页)  全能替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ericeira,埃里塞拉位于葡萄牙西海岸,是小城市马夫拉管理下的一座小城镇。

    说是说城镇,其实用“渔村”来形容更为贴切。没有现代钢筋混凝土式的高楼大厦,没有充满都市时尚气息的商品店铺;有的只是成片成片连在一起当地特有的片岩平房,并不挑高的外墙刷上了一层白灰色颜料,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扇扇洁白的海贝。屋前的棕榈树,椰树密布而错落有致,海风中,夕阳下,埃里塞拉平凡而又精致。

    除了并不城市的建筑之外,另一个可以证明埃里塞拉是“渔村”的证据是人口。

    如果一个外来人,又赶在旅游淡季来到埃里塞拉,他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遇不到居民。

    埃里塞拉全镇人口不过千人,他们分布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可谓是人烟渺渺。

    事实上整个马夫拉行政管理下的人口也不过是六万人,城镇人口仅一万出头。

    很难想象,一座城市的常住人口只有一万出头是什么样的景象。在中国随随便便一座小县城都有十几万人,稍微大点城市比如铁岭,那都是人山人海

    埃里塞拉是城市马夫拉的一部分,它距离市中心只是骑个自行车就能到的距离。

    而马夫拉又是葡萄牙里本斯省管辖的一座城市,就相当于中国的县级行政单位。距离省会里本斯,也就是葡萄牙的首都,只有28公里,近的可怕!

    由此也能知道马夫拉为什么没有人。

    说来也是奇怪,只有28公里,但从马夫拉到首都里本斯竟然没有一条像样的直通公路!几条像样的公路,都很巧妙的避开了马夫拉。

    难道是因为距离太近,马夫拉的决策者觉得没必要,走路都可以到?又或者说里本斯的决策者把马夫拉忘了?忘了自己的西北边还有一个叫马夫拉的兄弟?

    不管怎么样,交通不便却造就了一个别致的马夫拉。

    正因为马夫拉相对闭塞,它成为了里本斯省的一个旅游热点,其主要景点是马夫拉宫,奢华到极致的巴洛克式建筑。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大师若泽萨拉马戈,就通过马夫拉宫带来的灵感,创作了小说《修道院纪事》。

    而埃里塞拉又是马夫拉境内的冲浪圣地,每年夏季都会有大量的冲浪爱好者慕名而来。

    话又说回来拥有这么好的旅游资源,竟然不修直通首都的公路!这要搁在中国,旅游部门的领导就要被挥刀自尽了!

    但这可能就是发展中的中国与发达的葡萄牙管理者思维方式的不同,也许葡萄牙人觉得维持现状,就是最好的旅游开发。

    傍晚五点许,天边的金乌已经变得通红,再过半个小时它就会慢慢消失在大西洋的海平面中。

    而在这一过程中,它就像一个绝世的画家,完美的描绘勾勒出埃里塞拉春季的美景。

    五点过五分,不远处白色的灯塔,披上了一层金纱美丽动人,与之同时波光粼粼的海面也泛起了金色光芒,与天边通红的云彩相织交映,在海天交接处,不知哪个是云,哪个是海。这幅景象让人想起了,著名画家莫奈的《日落》。

    海边,同样泛着金光的沙滩上,缓缓落下的夕阳将一名少年的影子拉的老长。而少年面向大海,眼神坚毅而深邃,他看着渐渐落下的夕阳眉间微皱,嘴角微扬,似有不舍,又有淡然。

    漫无边际的大海看着总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就像许巍唱的那样:每一次难过的时候,就独自看一看大海,经历了人生百态世间冷暖,这笑容温暖纯真。

    大海就像是一剂良药,咸咸的海风,哗哗的海浪,不知不觉中愈合了伤口,抚平了创痛,洗涤过后留下最初的纯与真。

    “藏易!天天来这看你不腻吗?”

    徐藏易正看的出神,身后一个还带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