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 准备开工(第1/2页)  明皇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现在正好要在“江南火器制造局”这里建造房屋,朱厚照还打算把这里作为在江南制作火器的基地,所以这里的地基和房屋建造,必须要特别的结实耐用。

    这样的话,再建造木结构为主的房屋和庭院,显然就不合适了,需要建造砖瓦房,这样的话,就要大规模地使用胶凝材料了。

    明代粘合砖石用的是三合土。

    《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c羊桃藤汁和匀名曰三合土”。

    在华夏建筑史上可以看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京城卢沟桥南北岸,用糯米汁拌“三合土”建筑河堤数里,使京城南郊从此免去水患之害。在石桥建筑史中记载,用糯米和牛血拌“三合土”砌筑石桥,凝固后与花岗石一样坚固。糯米汁拌“三合土”的建筑物非常坚硬,还有韧性,用铁镐刨时会迸发出火星,有的甚至要用火药才能炸开。

    但是最大的不足也正在于此,这种三合土需要糯米和牛血,成本高昂,直接导致华夏古代土木工程的造价昂贵,非官宦世家,名门望族等,难以建造。

    但是如果是用水泥粘合砖石,那结果自然就不同了,制作水泥所需要的原料来源广泛,价钱又便宜,同时还可以解决大明的环境问题,虽然现在的大明和朱厚照前世之时不能相比,此时并不需要关注环境问题,不过朱厚照可不想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水泥制作起来虽然简单,但是朱厚照不想将水泥的制作方法外露,他今后还有许多计划要用到水泥。

    他心中也明白,如果真不想将水泥的制作方法外泄,最好的方法就是召工部之人来做,但是此去京城上千里,只好暂且借用江南军匠了。

    这件事情是由张永去办的,他虽然只是御用监的掌印太监,此时也还没有与刘瑾c谷大用等太监联合起来,被人称之为“八虎”,但是作为封疆大吏,杜则成对朝廷的动向还是十分关注的。

    所以张永声称自己是奉召来江南,要在江南征召军匠之时,杜则成并没有太过怀疑。

    张永根据朱厚照的交代,向江南府征召了数十名烧制石灰和陶瓷的军匠,其实这类工匠在江南有很多,但是朱厚照出于保密的要求,才征兆的军匠。

    等到将军匠带到之后,朱厚照又命他们准备石灰石c粘土c铁矿渣和石膏。

    石灰石和粘土都是极便宜的东西,得来容易,康回在市面上找矿商订购石灰石和粘土之时,万官人听闻消息,派遣管家向康回赠送了数十万斤的石灰石和三万余斤粘土。石膏在此时是作为一种药材使用的,价钱并不贵。万官人也一并赠送了,至于铁矿渣,这东西要多少有多少,不仅不花钱,那些私家矿商还巴不得有人来处理这些东西呢。

    康回将所有原料都是怎么来的给朱厚照汇报清楚之后,说道:“皇上,江南富裕繁华,矿商不多,这些矿商大多来自云南,四川等地,有些已经目无法纪,早已私自开采矿产了。”

    朱厚照点了点头,他岂能不知,明朝自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就已出现,现在虽然是正德年间,但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此时许多私人矿商的出现,并不至于令朱厚照感到意外。

    但是他们这些私人矿商确实需要加强治理,否则都似他们这般胡乱开采矿产,既不缴纳赋税又不在乎官府的管理,终将会酿成祸乱。

    不过朱厚照此时可没有闲工夫去管这些私商,他将张永带回来的数十名军匠集合起来,张永则在一侧将这数十名军匠的姓名和官职一一向朱厚照做了介绍。

    这数十人中,官职最大的,名唤韩清白,年纪大概有四十来岁,一张忠厚老实的面庞上布满了风霜,虽然他的名字中带个白字,但是整个人实际上却是面色黝黑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