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冰风暴(第2/4页)  亲历股灾前后五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总的说来,我依然是赚不少的,因此心里并不紧张,决定继续持股,之后,果然如期反弹了4天,我觉得更为乐观了,坚信几天内就能再反弹到前期高位,到时候就卖票。

    可是,股市从2月20日起,却继续下跌。转眼到了2月23日,车商给我打来电话,催我赶紧去提车了。

    我连忙在电话里说了无数好话,又说自己目前在出差,无法回来。最终,车商答应再给我一周时间。

    然而一周后,股票却跌得更深,浙报传媒已经跌到了356元,和我11月底的买入价相差无几了,其他股票也基本跌到了我买入价,我的净资产又只有300万多一点了。

    有无数短线客,永远不理解我们长线客为何会一直死拿股票不卖,他们总会纳闷地说,高位那么多卖出机会,你们怎么那么傻,干嘛不卖?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这些长线客,当然也渴望高位卖票,问题在于,如果不是事后回头看,你在当时,如何判断是高位还是低位?

    举个简单的例子:2006年3月,中信证券从股价6元起步,开始上涨,涨到7月份,股价变成了17元,4个月时间涨了近3倍,无数正常人都必然认为这是高位了,该卖票了。可是,到2007年1月底,它涨到了40元,涨幅达到7倍,够瞠目结舌了吧?高得匪夷所思了吧?更该卖票了吧?但是,到07年5月底,它涨到了65元,而到07年11月5日,它竟然涨到了连最乐观的人也未想象到的117元。

    也就是说,有95以上的股民,都是压根没想到中信证券竟然会从6元涨到117元,在这个为期1年零8个月的并不太长的过程里,当它涨到17元c40元c65元时,都曾经有起码80的股民认为它见顶了,该卖了,但事实是,他们都错了。既然如此,当浙报传媒涨到46元时,可能也有80的股民认为该卖了,但如果不是事后去回溯,谁又可以肯定那80的人不会又一次犯错呢?

    另外,长线客和短线客的卖出条件设置,是不同的。多数短线客一般是从阶段性高位下跌5就卖票,而即便是对价格波动容忍度最高的短线客,当一只股票从高位回落10,也是铁定卖票的。这是模式所限定的。而正因此,短线客在2006和2007年,是绝对不可能抓住中信证券这样的大牛股的。因为,中信证券虽然最终涨幅高达20倍,但在这个上涨过程中,有725次跌幅超过5的波动,有236次跌幅超过10的波动,有137次跌幅超过15的波动。如果按照短线模式操作,那么,在那725次跌幅超过5的波动里,绝大多数短线客已经卖出股票了。

    这也就意味着,要想获取中信证券那20倍的巨大收益,就必须在725次下跌5的波动中纹丝不动,在236次下跌超过10的波动中纹丝不动因此,做中长线的人,是不可能在一只股票从高位下跌5或10就卖票的。因为如果这样做了,那么,他早就已经从这只牛股上被颠簸下去了。有人或许会说,难道不能做得更好,每当下跌时就卖了,等跌多了又买回,这不比一直死拿更好吗?当然,正常人都知道这样的效益会更高,但是,无数人的无数实例,早已经证明这仅仅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幻想,而不可能在实践上真的一直做到。

    总之,一只牛股,在它巨幅上涨过程中,会有很多次从高位下跌超过10的时刻,如果每个这样的时刻你都选择卖出,那么,你不可能享受到它最终的巨大涨幅。因此,我们做中长线的人,并非不知道短线风险已经降临,有时候看看指标高位钝化,连傻瓜都知道可能要跌了,但我们都不会卖出,我们会主动地去扛每一个5或10的下跌,这是模式所决定的,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就一定会做丢牛股。

    根据概率统计,牛股上涨途中的多数调整,在跌顶多15之后就会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