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9章 情留吐蕃(一)(第1/4页)  大唐风流军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大唐风流军师最新章节!

    通往吐蕃的道路上,送亲的队伍已行进了几个月时间,如今停在了甘州,这一段时间是从大唐境内行走。

    西行的道路非常不好,本来确定的路线是从吐谷浑境内进入,通过巴彦克拉山口,到达吐蕃边境,再通过唐古拉山到罗些。可是,这条路将两次穿过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那得两年时间。

    所以李彦和李世民研究,从川中之地,走益州到甘州,再进入吐蕃境内的昌都,从那里沿着唐古拉山南侧,进入罗些,虽然这条路很不好走,但在大唐境内要安全的多。入秋走,到冬季的时候正是在内地,进入川西高原的时候,应该是春天,而利用夏季可越过高原进入吐蕃。

    一路上,唐军和宫廷侍卫就被李彦命令喝一种草药,而这种草药并不缺少,有时候随处都能采到。

    李彦的提议,几个朝中重臣一研究,当宣布的时候,没把禄东赞气死。

    为了显示大唐皇帝的仁爱之心,教化蛮夷的责任,户部和吏部以及礼部联合从大唐境内选拔了二百名饱学之士。他们对四书五经,儒家教义那是非常精通,有些人对周礼能倒背如流。

    这些人将随着公主入吐蕃,负责教化藏民,还有一百名和尚,都是有道的高僧,是坚定的苦修者,一同入吐蕃进行佛教交流,还有一百名道士,是大唐道家协会派出的,在吐蕃境内享有随便传教的权力。地位还得在和尚之上,不归吐蕃管理,他们听从道家协会的。

    二百多辆车中,有一百多辆是书籍,全是儒家道家的经典。另一些车上是衣服,大量的汉装和官服,规定吐蕃归附大唐,那就要学大唐的样子,朝见大唐来的人必须穿汉家衣服。因为考虑到吐蕃没有,所以给带来了,还有一大部分是道家三清老祖的法像。佛家的佛像,儒家的圣人雕像。

    可是,禄东赞希望的工匠一人没有,钱就更不用想了,这些陪嫁已然是天大的数字,怎么可能给钱这样俗气的东西。再说,吐蕃聘礼才五千两黄金,也太少点了。

    对于一心想和大唐和亲,然后腾出手来解决西域的禄东赞来说,一切都忍下来,还得装出很高兴的样子,感谢大唐皇帝的恩赐。

    在禄东赞看来,中原汉人难怪被欺负,拿这些破书当宝贝,在吐蕃眼里并不算什么有用的东西。再看那些摇摇晃晃的学者,禄东赞觉得他们一进吐蕃就得死,那里可是高原,不适应的人根本活不下来。

    就是有这些根据,松赞干布才如此狂妄,他知道吐蕃可以进攻大唐,而大唐的军队却不能进入高原,他们无法适应高原的气候。能活命已经不错了,还想打仗,那是做梦。

    西域不一样,他们的部队什么人都有,也不知道为什么,却能适应这种高原地形气候。李锦儿的西域并非是高原,相反是最低的盆地。

    松赞干布和禄东赞哪里知道,几年前,李彦就通知锦儿用红景天制成药,让军队士兵喝,然后分批次的进入昆仑山和天山进行高原训练,所以在抗高原反应上,西域军超过吐蕃军队。

    看着是三千送亲部队没什么,但这可不是普通的部队,是从十六卫各地府兵中精选出来的。经过了半年多训练,是一支战斗力不低于骁骑卫的作战部队。虽然距离骑士团差很远,但这支部队的将军是宇文毓,原来骑士团团长,转调这支军队的将军。

    本来以前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当李世民提出来的时候,禄东赞并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没什么意义,三千人能解决问题吗?吐蕃可以集中几十万大军,所以并不在乎进入吐蕃三千唐军,也就答应下来。

    可李彦偷着乐,这就是一颗插进吐蕃心脏里的毒刺,按规定,这些部队五年一轮换,是按着戌边的边军确定的。

    名称为大唐驻吐蕃军,简称驻蕃军。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