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东汉(三国)各级官员及职权、属官详细资料(第1/17页)  三国技能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三国技能系统最新章节!

    东汉末年,虽说政权几乎名存实亡,但制度到了三国时期变化并不大。了解东汉的官职,也可以对三国时期的官职有足够了解。

    太傅:一人,位在三公之上,负责教导天子,无日常职事。从前,光武帝任命卓茂为太傅,卓茂去世后,省去不设。后从此制,每有皇帝登基,皆设太傅录尚书事,其人死后,省去不设。

    属员:东汉初,太傅下有长史一人,掾属十人,御属一人,后全部裁撤。

    太师:殷商时已有,东汉不置。献帝初,董卓自任太师,至董卓被诛,废太师职。

    三老、五更(“更”为“叟”之误写):无品秩。“三老”就是国家荣养的有德育的老者,“五更”就是国家任命的有贤明的壮年。天子以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这是表示天子以礼治国,尊老敬贤。

    丞相及三公:西汉初以丞相、御史中丞、太尉为“三公”。东汉时,则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因三公月俸三百五十石,俗语云:“三公一岁食万石”,所以号“万石”。

    东汉制度:拜任三公时,天子以及六百石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诸卿要自报官职、名号向受任人下拜,由侍御史向其授予印绶。其人要礼让三次,才能接受。到安帝时,三公权利、地位减弱,选举、赏罚,全由尚书。灵帝时,遣使在长安拜张温为太尉,在外拜任三公,自此而始。

    朝臣见三公时皆拜,天子见三公,如果坐着则需要起身,如果乘车时要下车相见。三公领兵朝见天子时,要由虎贲执戟,交与颈前,方可觐见。

    汉旧制,如果发生如日食、冰雹等天灾,则免除太尉。安帝时,因天灾,同时免太尉徐防等三公,发生天灾则三公全免,自此而始。

    丞相以及宰相机构:古官名,秦、西汉时皆置,与御史大夫、太尉并称“三公”。东汉裁撤“丞相”、“御史大夫”,以太尉、司空、司徒总理事务。到了东汉中后期,事归台阁,尚书台则成为实际的宰相机构。建安十三年,献帝撤销三公,复西汉旧制,以曹操为丞相。

    东汉丞相官署:

    左、右长史:各一人。

    徵事:东汉末年,曹操初置徵事二人。

    东、西曹掾:本各一人,及曹操大军还邺,省西曹,仅保留东曹。

    其他属员:诸曹掾属三十人,御属一人。

    武卫将军:曹操为丞相时,立武卫营,设武卫将军统领。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时设置,与护军一同管理禁兵。

    护军:

    御史大夫:西汉时,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东汉时裁撤。建安十三年,复置御史大夫。

    长史:建安年间,御史大夫不领御史中丞,仅置长史一人。

    太尉府:

    太尉公:简称“太尉”,一人,三公之一,主天。秦官,汉初承袭。元狩四年,改为“大司马”,至建武二十七年,改回“太尉”。每帝新即位,太尉多于太傅共录尚书事。因大司马王莽曾篡夺皇位,故太尉府无阙。

    职权:

    1,执掌全事及考核官员政绩,岁末奏报加以赏罚。

    2,国家每有郊祭大典时,负责主持“亚献”礼。

    3,国家有大丧,则负责到南郊向上天祭告死者的谥号。

    4,国家将有重大的举措和疑难时,与司空、司徒共同商议对策。

    5,皇帝有过失时,则要与司空、司马共同劝谏。

    长史:一人,千石,负责管理诸曹事物。

    掾史属员二十四名,东、西曹掾,比四百石;其他各曹掾比三百石。曹掾属官,比二百石。

    西曹掾:比四百石,地位略高于东曹。掌管公府令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