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居延汉简(第2/3页)  古董珍珑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护下携着居延汉简出逃,准备将其送往香港,在那片相对安宁的地界希望国宝可以留存下去。这位年轻的干事名叫沈仲章,他临危受命,连夜带着两个大铁箱奔赴天津,坐上船后准备取道上海之后直奔香港。然而到了上海码头后,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里搜查异常严格,对所谓的可疑者先是一顿拳打脚踢后再拉上车被带走。而旅客登船前都必须打开所带行李,逐一排查。沈仲章见状,知道硬闯不可行,只好回到上海市内再想办法。这时候他恰巧碰见了一位曾经在北京与斯文赫定谈判的文物学者,在他的帮助下,沈仲章找到一家瑞士人办的波利洋行,专门做代客托运货物的生意。因为他挂着中立国的招牌,所以托运的货物一般不接受检查。于是沈仲章取来两个大铁箱,交给洋行老板,办好了托运到广州的手续,因为此时香港在英国的统治下,不在瑞士人的业务范围内。由于托运距离实在是很长,再加上通信不便和接交安全的问题,洋行老板一再向沈仲章强调,到了广州,他的洋行只认票据,不认人。所以刚才沈仲章才在盘查时不愿摘下帽子。。

    周唐和那位教授全神贯注地听完沈仲章的讲述后,都对眼前这位疲态尽显的年轻人充满了强烈的钦佩和感动。二人心中都明白,他这一路的护宝过程在他叙述中都表现得如此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再不用提真正的现实中他所经历的那一幕幕险象环生,如履薄冰的困境。周唐内心激动地不住感慨道,没想到这乱世之中还有这么多的仁人义士在黑暗中孤军奋战着,为了传承古宝,生死不顾。实在是可敬可佩啊!

    周唐和教授从沈仲章所讲述的这个大秘密中平复下来后,车厢内的氛围顿时亲密热烈起来。沈仲章从贴身的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张照片递到二人面前,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神情,“你们看看,这是一根我照的居延汉简,上面的文字可是一段在汉代时刻下的兵符上的通用铭文。”

    周唐和教授听闻这张照片照的是居延汉简的真身,都好奇地定睛观看着这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文物。果然,竹简上面有一段字,字形是小篆,形体刚健唯美。仔细辨认,依稀可以辨出刻有的兵符铭文,上面写着“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会符,行殴。”其中“母”通“毋”。全段话的意思是说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是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军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

    三人望着照片内古朴的竹简上刻有的精致小篆,感受到了历史所沉淀下的魅力,心中都不禁生出了爱惜之意,暗中祈祷着汉简一定要平安无事啊!

    教授在与这两个正直的年轻人聊到兴头上时,也袒露出自己的来历。原来他本名徐寿康,父亲是位画匠,于是他从小便钟爱墨彩,兴趣所致,练就了一把国画妙手。二十四岁那年,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前往法国学习绘画,后来经过不懈努力,仿画了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内的大量名画后成为了第一位考入了巴黎美术学校的华人。留学四年,去年学成归来后,受到民国政府的聘请,担任中央大学的艺术学院教授。谈及这次行程的目的时,徐教授两眼大放异彩,从内衫的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叠残旧的报纸片来,他兴奋地对着周唐和沈仲章说到:“我前两日来上海出差,在一家旧书店闲阅之时,看到这张去年的《申报》上刊登了一篇关于一位德国的马丁夫人拥有整整四箱的中国古代书画,并且在福建的厦门准备办场拍卖会。实不相瞒,我对于中国古字画有一种痴迷的热爱,当我看到其中的这幅画时,情不自禁地凝神不语,憧憬神往。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就算是倾其我所有的家当,也一定要将它从德国人手里买下来,将它留在中国。但是我没有这位马丁夫人的联系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