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一章 热血像那红日光(第2/3页)  重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们纷纷回头,无数目光看向姜红芍。

    孙萧避重就轻,对于数据的纰漏只是一个信息不太完整,就一笔带过,反而是面对姜红芍的质疑,偷换概念,甚至以他擅长的掌握舆论和占领制高点的方式,对姜红芍进行猜忌回击。

    不消说,今天之后,恐怕以后孙萧的出书立著和往后付诸新闻报道上的内容,姜红芍就会同样成为当年夏令营里的那个“漂亮女生”,是一副嘴硬不甘心,哪怕撒谎也要维护自己可笑虚荣心的形象,成为他往后会经常拿出来作为反面教材的又一个典型。

    中国教育的失败啊!

    这是自私自利,精神缺钙,灵魂没有归宿,缺乏自省和担当,断奶,有致命缺陷,无法肩负重任,最没有出息最不成器的一代!

    嗡嗡嗡。

    阶梯教室有高一高二,也有高三的学生,有的并不完全知道姜红芍是谁,但看着这个女生,他们也觉得势单力孤,她的话语尽管抓住了重点,但是在更有力,更雄辩的“教育专家”面前,这个女孩像是狂风中的独竖柳枝,虽然坚韧,但终究是在风暴里被催来折去。

    甚至有的人看着此时的她,还产生了一丝怜悯和同情。

    因为对方已经有奚落的态度了。和他文章里那些中国孩子一样,姜红芍就是这些“不成器”的一员。

    姜红芍从未处于这样的境地过,她知道对方所说的就是不对,但此时的情景,她也感觉到举步维艰。

    在无数的目光中,姜红芍盯着孙萧,“可就是真如你描述的那样,夏令营的学生也只是那一群学生而已,就像是我们拍照片,拍一个地方的卫生,一方拍的全是好的角落,一方拍的都是坏的角落。即使这些都是真实的,但这样对比也是失实的,因为这不是全部。”

    台上,孙萧哑然失笑,“我的小同学啊!我来告诉你什么是全部!全部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古到今,都是鼓励顺从听话、不鼓励独立见解,鼓励中庸、随大流,不鼓励竞争、冒尖,鼓励稳妥可靠,不鼓励异想天开,鼓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鼓励个人的独特性,鼓励儿童把成人的兴趣当成自己的兴趣,不保护和激发儿童天性中潜在的兴趣和求知欲”

    “就好像在座的各位,你们从小到大,哪一次父母不是以你们的成绩来作为评判你们的标准?哪一次不是要求你们考出好的分数?因为我们对于成功的标准太单一,目前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学习成绩搞好了,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就是成功。”

    “所以中澳孩子的实验只是一个实验,夏令营也只是一个片面,却是我们和别人比较起来问题的一个缩影。这位同学说不要太片面,这不是全部,是,我们确实不能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但也完全可以以小见大,一叶知秋!”

    孙萧摊手,“我今天讲到批判思维,今天这位女同学就站出来,想表示一下中国学生也有批判思维但是,批判思维可不是这样的思维啊,美国孩子,有据可查的批判,是有理有节,绝不会为了维护自尊和虚荣心,就去编造,就胡搅蛮缠。所以由此看来,我们这一代人的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姜红芍立在那里,对方一顶大帽子一顶大帽子的叩下来,偷换概念,各种避重就轻,反唇相讥。

    而且在他“著名教育专家”的光环加持下,就算是这样当庭居高临下对一个女生说这番话,也是符合他这种“我批判你是为了你好”的态度。

    姜红芍双手微微攥起,她知道对方用的是什么方法,就算说对方在偷换概念,那也没法和他处于同一个谁平面较量,因为对方必然会同样以这种扣帽子,所谓以小见大,自持身份,打压下来。

    她没有论据,没有可以真正反驳对方的武器。

    于是也就这样这样迎受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