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魏国选相(第1/3页)  重生之赵武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何的诞生,对于正在轰轰烈烈改革中的赵国来说,可谓是注入了一股清泉,让紧绷着的赵国诸人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虽然赵雍并没有对这个儿子表现出特殊的关心,却也是挡不住大臣们的祝贺。当然,谁都清楚,除非出现意外,下一任赵王的人选,绝对不会是这个小子。

    之所以说,赵国诸人得以喘息,是因为赵国的改革在推行中,遇到了相当大的麻烦。而麻烦的根源就是官吏们的去留问题。

    赵雍所积极推行的中央做加法,地方做减法的制度,不能说是不对的,然而他忽略了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实际上只不过是贵族的政治游戏,无论是加还是减,也只不过是各个贵族之间家庭成员的利益分配而已。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赵雍设计的政治制度初衷,是将权利收回到自己手中,所以他要求官吏任免必须通过自己,但是对于官吏推荐的候选人,他是没有选择权的,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决定权。下面郡县推举上来谁当郡守,赵雍也只能机械的决定,因为他无法提名候选人,或者说,他也不知道该推举谁。

    正是因为如此,即便是郡县里的官吏,也无非是本地的豪强贵族推举出来的代言人,这种趁机加强自己家族势力的机会,谁都不会放过。于是各个郡县关系盘根错节,和邯郸的世家大族也是藕断丝连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更多的,则是某位大臣的家将、家臣,充当了地方官僚。譬如李兑,就是出自赵成门下,无论他之前的身份是不是白丁,他只要想继续在官场混下去,就必须听从赵成的话。

    当然,减少地方官吏人数,自然可以减轻国家负担,但是对于豪强贵族的冲击反而毫无作用。

    即便如此,地方官吏们的叫苦声也是此起彼伏,也对,到嘴的肥肉想要吐回去,何其难也。赵雍也意识到,这又是一次穿越思维制造的麻烦。如果把官僚队伍比作一个池塘,那么整顿官僚队伍,就相当于将水抽干并注入新的活水。然而现在他做的,不过是将水抽干,但是活水——新的官僚成员——却没有源泉,这不是后世科举制度大行其道的时候,更不是公务员制度推行的年代,他的行为,无异于自寻死路,当然不被所有人接受。

    赵豹和赵成也因为此事,多次找赵雍劝谏和商议,但是赵雍清楚的知道,如果就此认错,那么自己的权威性就必然会受到打击,以后再想推行新的法令,也定然会遭到抵制和反对。甚至于之前所施行的所有法令,也都会被推翻,这是他不能加接受的。但是,错了就是错了,若是不改变而强行推行下去,那结果就可能会像尉僚所说的:身死族灭。

    进退两难之际,赵何出生了。赵雍总算是找到了借口,以庆祝新公子诞生的名义,缓行官吏改革。何者,儋也,也就是承担的意思。赵雍对这个新出生的公子命名,除了因为那句诗之外,对于自己的心中苦闷无人分担的感叹,也是可以感受到的。

    不过,赵雍和贵族们对立的关系越发明朗起来,乐毅和尉僚给他的建议时,以战争转移矛盾。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使者悄然来到了赵国,让赵雍找到了矛盾的发泄口。

    “成陵君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拜见寡人,不知何事?”

    含元殿上,赵雍和乐毅诸人正襟危坐,看着同样坐姿端正,但是眼神却掩不住心事的成陵君,很显然,此人别有用心。

    “在下是受我家大王所托,前来祝贺大王新添公子,相信赵国定然能在赵王的带领下,强盛若斯。”

    成陵君倒是没有说谎,的确是受魏王嗣的托付,到赵国前来祝贺的。魏王嗣的想法很实际,继续和赵国作对是不变的国策,但是两国要保持表面上的和气。如今秦国和赵国结盟,暂时秦赵两国之间不会有大的争斗了。这个时候,魏国要做的,就是稳住赵国,而不被赵国攻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