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二章 大殿辩论(第2/3页)  重生之赵武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去。士尉起身,对田辟彊说道:“正是,此乃某根据大王的命令出使的,此事公子应该知道。”

    “唔。”田辟彊点点头,对赵爵说道:“此事,某当然清楚。此乃君父尚未病重之时定下的策略,希望扫清中山胡虏,以定我北方。君父知道赵国与中山乃是世仇,故邀请赵国商量出兵之事。只不过,贵国似乎并无意配合我国行动。”

    “好叫公子知道。自我先候去世始,始终将其视为心腹之患,且当年亦有邯郸被围之耻辱。我大王登基以来,每每说起,亦是感慨万千,莫不以兵围灵寿,屠灭其国为荣。故而筹备三年之粮草,出兵北上,剿灭中山士兵万余,收复数城,将中山人赶到了滹沱河以北,并签定城下之盟,使其不敢南下放马,不敢北上牧羊。”

    “既然如此,该当两国合兵,踏平中山,彻底族灭其国。为何贵国却万般推辞,不肯出兵呢?莫不是别有用心吧!”田辟彊说道,言语里已经有些不满了。

    “齐国乃东方之大国,亦是我大周之诸侯,和赵国以大河相隔,虽多有误会,亦曾兵戎相见,但两国依然一水之隔的友好邻邦。而中山之人,乃是鲜卑胡族,非我中原之士,亦非我大周之诸侯,只不过仰赖地势之利,盘踞滹沱河两岸。数度袭扰赵齐之地。乃是两国共同之敌。”赵爵继续分析到,“然而不久之前,赵国举全国之力,突袭中山,虽然战果颇丰,然而损失亦极为惨重,急需休养。此时此地,我邯郸已无半点饷兵之粮,亦无一营齐备之士。此番若是出兵,定然大败而归。公子,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公子以为,某该如何自处?”

    这是乐毅和赵爵刚开始就定下的谈判策略,就是示弱。先示之以弱,将自己摆在一个弱小的地位上,说明并非赵国不愿出兵,而是实在无法出兵。然后再看齐人的反应加以应对。

    “这个......”田辟彊一听,赵爵的话倒也说的过去,大战之后,再辛苦劳师远征,的确不合情理。

    “使者此言差矣。”田盼见田辟彊无从回答,便接过话头说道,“此次出兵,我齐国充当先锋,赵军只做后援即可,不用劳师远行。具体来说,只要赵国在滹沱河两岸做出准备渡河的样子,牵制东去的中山部队,我军就可以势如破竹,直取灵寿。如此,想必赵军所费之钱财,所用之军队,应当不会太多。不知赵使以为然否?”

    “即便如此,以我残兵败卒,防中山之溃军,犹如困兽之斗,所谓哀兵必胜,倒时恐怕我军不但守不住滹沱河防线,连累齐军遭受重创,只怕中山人一鼓作气,收复失地,亦未可知。如此得不偿失之举,赵国实在承受不起。”

    “若是如此,我军亦可以替赵军掩护,两军从两侧夹攻中山,以我齐军之战力,定能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此亦可解赵军之危,赵王大可放心。”

    “但是......”

    “赵使一味搪塞,莫不是不愿意和我齐军结盟,图谋中山腹地?若是如此,那齐国当另谋他国,只不过到时候,若是对赵国之国土有所损害,还请赵王多加担待了。”

    田盼是行伍出身,对于军务自然要熟悉很多,是以对于赵爵的话犀利反击,丝毫不留情面。加之此老脾气有些暴躁,言语之间,已经有些威胁的意味了。

    乐毅看了一眼赵爵,知道此君于行军打仗之事,实在不是行家,自然无从反驳田盼之于,想了想,他接过话头说道:“将军不愧是行伍之人,晓畅军事,于行军打仗一事,颇有见地,乐仁在赵国虽名不见经传,却对先生仰慕已久。今日一见,盛名之下,果无虚士也。”

    “承让了。”田盼瞥了一眼乐毅,知道此子虽不是赵国正使,但是匡章对其推崇有加。故小看不得,小心应对起来。

    “特别是将军曾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