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信宫朝会(第2/3页)  重生之赵武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报。每日由一人值守议事堂,负责顾问咨询事宜。

    其二,“清丈田亩,编民入册”,利用半年到九个月的时间,将百姓编入名册,发放新的名札,强化对百姓的管控。最重要的是,派遣官吏核实现有之田亩数,分别得上等田、中等田和下等田若干,公田多少,私田多少。分别上报司农进行管理。

    其三,“凡五刑之罪,除大辟外,具以废除,改罚没资产,发往边境屯田,终生不得入民籍。所开垦之新田,按官八民二之例上缴。”“边境之兵士,有携带亲眷家属入边者,可给予上等田若干,使用公产者,则按官七民三予以上缴;私产者,按官六民四上缴。”

    这一点除了吴广之外,其他人都很赞同。其实吴广的说法也并非反对屯田,而是反对大规模开垦,究其原因,就是这个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赵国做的,齐国也做的,燕国、魏国更能做到。特别是魏国,做的未必就不如赵国。如果大规模推行,势必让其他国家学习,这样做屯田的意义就凸显不出来了。

    但是肥义和赵豹却认为,即使如此,其利也大于弊,应该推行。赵雍于是斟酌之后,效仿后世的发配流放制度,同时废除了一些肉刑。他这一举动,竟然得到了百官的赞誉,这就是题外话了。

    以上三点,赵雍权衡再三,在征求了其他人的意见后,才予以宣布。但是像“官吏不得从商”“军队编制”“军功爵位制”等构想,都没有表达出来。也是考虑到当前的环境,应该以求稳为主,而非大规模的调整。

    然而仅仅如此,就已经让朝中百官具以侧目了。

    首先,重新标定了官职之后,看样子是把权利进行了下放,明确职责,废除前晋的制度影响,向周王室效忠。但实际上,所有权利,又通过政事堂进行了收回,四卿从办事员转变成了传达员,很多事情不再自己做主,全部集权在了赵雍手里。

    第二,清账田亩,编民入册,这是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按理说,新君上任,清账田亩和编民入册,都是常规的动作,但是这一次,赵雍将工作分配给了司空寺,作为全国赋税的管理机构,这里将成为全国的财政部。什么事情,就怕认真,当司空开始成为专门机构的时候,一些细节就会被挖出来。比方说官吏的公产和私产,田亩的多少贫瘠,都会反映出来。

    而编民入册更是厉害,编民入册要求所有但凡是民籍的百姓,都要登记到册,这样一来,所有官员下的人口,但凡是有民籍的,都要一一入册,那么所有被多报和瞒报的人口,只要较真的去查,总会清理出来。如此一来,想要靠虚报人口获得更多田产之人,以及之前虚报人口获得了多于田产之人,都将会查出来。虽然赵雍这么做的初衷,只不过是为了更好的限制百姓出行,但是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他也非常高兴。

    如果说前面两条还算是有阻力的话,那么第三条就好了许多。毕竟废除了肉刑,不管是对于官员也好,百姓也好,都额手相庆。以至于后面的军屯条陈,却没有太多人去关注了。

    简单来说,这份所谓“维新”的命令,处处都透着不同,又处处都符合周礼,至少在一些维护周礼的元老重臣的心里,这份命令是完全合乎他们想法的他的治国纲要。

    但是,在有心人看来,这份在细节上有重大变化的命令,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当赵豹宣读完之后,依然没有离开,而是从旁边一个侍立的宦人端着的盘子里,又拿起了一分竹简,他缓缓打开,然后看了一眼,便对下面还叽叽喳喳的官员宣读起来。

    这份竹简的主要内容,是对四卿的任命。

    司徒一职,毫无意外的落在了赵豹的身上。作为曾经的相邦,这次的工作虽然依然是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其权利已经被杯葛了,不复往日的光彩。但是赵豹依然很兴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