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六十章:行勘岚山府(下)(第1/2页)  大明第一奸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路上,看到的景象依然如故,时不时经过几个村庄,放眼望去,全是老人小孩,偶尔有几个年纪大的妇人在地里劳作。

    到了岚山府之后,一行人直接在礼部客栈下榻。

    农孝勤和吕縣令给大人做呈报,吕縣令把当地的特色详细地说了遍,岚山府矿藏很丰富,有铁c铜c煤c硝c花岗石等多种,花岗石石体面积占全州总量的三成左右,尤其是铁矿铜矿规模巨大,境内江河纵横,水流平稳,也是船坞兴建的理想之地。

    如果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就能解决岚山府的财政问题,甚至还能为化州做出贡献。

    徐茂先明白他们的意思,总之还是银子的问题。

    岚山府财政吃紧,自己无力兴建这些项目,因此只有死马当活马医,换着试试看的心态,求助于新来的知州大人。

    初到化州之时,徐茂先做了仔细的研究,也对这些地方官吏进行了了解。农孝勤和吕縣令两人的配合,在整个化州地界,还算是不错的,两人合作有三年之久,相对和谐无错。

    徐茂先估计两人,是多次向知州衙反应无果,这才出此下策,请自己岚山府一行。

    听完了两人的呈报,徐茂先暂时没有发表意见。

    化州不是没有兴建项目,关键还是官吏作风问题,徐茂先不由想起了黄娟的那几句话,如果自己一味的把商贾引进来,结果在这种狼窝虎口里,被啃得毛骨不存,以后谁还敢进来撒银子?谁还能相信他徐茂先?

    下午在岚山府区里逛了一圈,府城不大,二个时辰不到,便逛完了整个府城。

    徐茂先发现一个新问题,在城縣的一些荒郊,甚至是城内的百姓,很多人都在做一种手工用具,这种手工用具,也有一些简单的毛织品,和竹制品。

    徐茂先问话,这种手工用具是怎么回事,吕縣令回答,类似这种现象,这几年在岚山府很多,大都是从岭南过来的手艺,岚山府一些头脑活络的人,在外面打零工,走南闯北,发现了这个赚钱的窍门,便把岭南附近的手工用具,拿过来自己琢磨,成是成了,不过没有形成规模。

    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老百姓在动脑筋,徐茂先建议道,沿海富裕地域的好东西,我们完全可以拿过来,人家搞工坊,搞商行,那我们就从手编工坊干起。

    这也是一个活路,既解决了吃饭问题,也增加了收入。像这种手艺人,我们不应该增加税收,更应该免税扶持。

    你们是整个湖广,离岭南最近的府城,有着独得天厚的地理优势,我支持这个手编工坊。

    农孝勤为难地道:“徐大人,这个东西的确不错,成本不高,男女老幼都能做,但是岚山府的官道不畅,进出很吃力,导致下面很难接到单子。

    因为没有官道,岚山府出进得经过化州城,再迂回进入官道,这是一大难题,这也是这个手编工坊,迟迟不见起色的原因之一。

    说来说去,又绕到了修官道的事上,修官道就得要银子。没有银子,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徐茂先理解两人的心情,道:“你们不是有矿藏嘛,既然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就把矿藏卖出去,把官道修进来。这样既解决了你们的问题,也解决了他们的问题。”

    一语惊醒梦中人,农孝勤和吕縣令恍然大悟,哪个商贾不是为了银子?拿矿与他们交换,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徐茂先心里也有了底,他决定拿岚山府做个开局,打通与岭南的贸易路线,让岚山府走出去,把商贾引进来。

    但现实的问题是,一开口就要商贾拿钱修官道,估计没有哪个人愿意干。万一你们换了人,或者发生其他的问题,人家商贾的银子不是打了水漂?

    商人的本性,见钱才能眼开,不见兔子绝不撒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