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漕粮成为支撑王朝军事体系的重要物质力量,历代分布各地的庞大地方驻军、漫长边境线上的防御与进攻、四方征讨的各种战事,许多都是以漕运作为强大物质后盾的。正如宋人张方平所言:“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
“陛下,还是回舱吧!”王德没有兴趣听陛下说国家大事,他知道自己的责任就是保证陛下的健康,其它的什么军国大事在自己眼中都是浮云,连劝带拽的将小皇帝弄回了寝舱,又叫了随行的医士诊脉,得知陛下无恙这才作罢,可也不要再让他出舱。
由于这一带皆是刚刚收复的地区,为了保证陛下的安全,船队一路不停,两日后进入下邳。此时赵孟锦已经率第一军和骑二师北上应天府,留第四军驻守徐州,驻守于此的第四军三师则派兵沿途护卫,直至进入徐州境内。而四军都统孙恺早已率城中诸将在此迎候,船队在城外码头靠岸,入城休整一日后,赵昺接见了众将,又视察了城防,问了城中情况后便乘船考察利国监。
当年为了将铁矿石外运,宋朝廷就从利国监开挖了一条运河,这条运河始于柳泉镇杨村西南山下,汇利国珍珠泉、母猪泉诸多泉水之后,流入微山湖。这条河全长十六里,河面最宽十丈,当时称为“运铁河”,因而乘船十分便利。
赵昺从史上便知自汉代以来,利国就一直是我国铁矿石开采、冶炼的重要之地。白家桥两端,运铁河两岸,曾经密布着冶铁坊,烟火林立,喧闹非常。宋代改为利国监后,更是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了完备的集开采和冶炼、制造的完备体系。
到了地方后,赵昺已经知道由于黄河水经徐州夺泗入淮出海,之后又数度溃决泛滥,导致大量泥沙淤积河床,阻断泅水入淮通道,洪水滞潴成微山湖泊,淹没利国的多数矿坑,导致徐州采冶业开始由盛转衰。可眼前的情形还是让他十分震惊和失望,蒙元进占徐州后也想恢复,并对临近湖滨的矿点进行开采,可皆因无法排除坑内涌水,导致规模大大缩小。
赵昺尽管失望,还是对现有的冶炼厂进行考察。这里因为战事已经停产,他只能寻来些工匠询问,对冶炼工艺进行了解。发现这里采用的工艺还是十分原始的,基本还在沿袭汉代的方式,但也已经有所改进。就现场看,冶炼已经采用高炉炼铁,炼炉体型是立式方形,炉身底部宽一丈三尺,长约一丈五尺,炉壁厚三尺左右,炉高在七尺以上。
内腔作椭圆形,炉门设在炉身的正面,筑炉时将耐火粘土掺食盐与石英砂磨碎、混匀,逐层堆砌捣紧,阴干即成。每座炼铁炉装入铁矿石两千斤,燃料用硬木柴或木炭,用特制的皮囊鼓风熔炼。铁矿石熔化之后被碳质还原剂还原生铁铁水,铁水由炼铁炉腰孔中流出。每一个时辰能炼出一炉生铁,得铁七百斤左右。高炉可以循环使用,铁水出尽后可以即刻装炉进行熔炼。
如果是造供铸造用的生铁,就让铁水注入条形或者圆形的铸模里;如果是造熟铁,便在离炉子几尺远而又低几寸的地方筑一口方塘,四周砌上矮墙,让铁水流入塘内。几个人拿着柳木棍站在矮墙上,将事先污潮泥晒干舂成粉,筛成如面粉一样的细末,迅速均匀地撤播在铁水上面,另外几个人就用柳棍猛烈搅拌,这样很快就炒成熟铁了。稍微冷却时,有的人就在塘里划成方块,有的人则拿出来锤打成圆块。赵昺知道这种工艺就是所为的炒铁。
而炼钢的方法是:先将熟铁打成约有寸半长像指头一般宽的薄片,然后把薄片包扎尖紧,将生铁放在扎紧的熟铁片上面,再盖上破草鞋,在熟铁片底下还要涂上泥浆。投进洪炉进行鼓风熔炼,达到一定的温度时,生铁会先熔化而渗到熟铁里,两者相互融合。取出来后进行敲打,再熔炼再敲打,如此反复进行多次。这样锤炼出来的钢叫做灌钢。
尽管一切都不尽如意,但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