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4章 机遇(第2/3页)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兵力不足啊?”看小皇帝陷入苦思之中,应节严意识到其遇到了问题,捋捋胡子问道。

    “先生所言正是,两线作战动用兵力已经超出了朕的构想,若是倾琼州军力,遭敌偷袭将有自断根基之虞!”赵昺言道,“而要解琼州之困,只能动员闽赣c闽广c漳厦c两浙等地的各军同时举事,吸引各地敌军,使敌无力用兵琼州,可如此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陛下此言差矣,他们在各地蛰伏数载,控制了大片区域,正可借机收复州县,使各处连成一片!”应节严言道。他清楚小皇帝一直担心的是过早的暴露实力会引发元军的大肆清剿,因而迟迟没有发动,当下仍然难以下定决心。

    “应知事所言甚是,若敌酋忽必烈一死,各处宗王将前往奔丧,选出新的汗王,那时兵力一空正是各处用兵之机。”陆秀夫也点头道。

    “嗯,陆相之言有理!”赵昺点点头

    按蒙古习俗,新大汗确立,必须经过宗亲聚议的忽里台大会通过,才能成为合法大汗。虽然忽必烈在策封诏书中以成吉思汗的遗训作为册封太子的根据,但这种确立储君的方式并不符合蒙古习俗。外宗宗王对于忽必烈继承汗位便多有不服,前有四大汗国的分崩离析,后有兄弟阿里不哥的争位及窝阔台一系的宗王的反叛。最高汗位转到拖雷系后,继承汗位的长子蒙哥暴卒,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

    阿里不哥作为幼子,已成为蒙古汗国本土的实际统治者。他准备召开库里尔泰,以确保自己被举为大汗。而忽必则烈抢先行动,率军北上,在开平自称大汗。阿里不哥则在和林称大汗。一国不容二主,于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兄弟大开杀戒。经过多年鏖战,阿里不哥败北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为了笼络人心,没有杀他,而是作为俘虏囚禁至死。

    另外作为窝阔台汗国的实际创立者海都,以成吉思汗曾经说出,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吃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优先继承,因此他不断反忽必烈,积极谋求自立为大汗。他为人聪明能干而狡诈,逐渐纠集部众,以海押立为基地,势力日盛,成为窝阔台系诸王的首领。

    至元六年,海都同八剌等察合台后王c术赤后王于答剌速河畔召开忽里台,众推海都为盟主,一致对抗忽必烈和伊利汗阿八哈,誓约保持游牧生活与蒙古习俗。从此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脱离了大蒙古国皇帝的直接控制,海都觊觎大汗之位,助阿里不哥作乱于前,联合诸汗国武力对抗忽必烈于后,双方不断发生战争。元军虽始终占上风,却无法彻底击败海都。

    传统上,蒙古可汗有四个斡耳朵,忽必烈也不例外。他的第一个妻子帖古伦,在他成为大汗之前就去世了。察必和南必同属于第二斡耳朵。察必的儿子真金被选定为忽必烈的继承人,另一个儿子朵儿只早死。其他两个儿子,忙哥剌和那木罕,都未被选定为继承人。

    但是忽必烈对他们有足够的信任。忙哥剌被立为安西王,镇守唐兀之地;那木罕则是北安王,镇守原女真之地。此外其五子忽哥赤封为云南王,镇守西南;奥都赤为西平王,以西夏之地为领地;还有讨伐安南失败的镇南王脱欢,被贬到了鄂州镇守江南之地。他们皆手握重兵,汗位的潜在争夺者。

    另外蒙古习俗幼子守业,幼子在继承父亲财产c地位方面居于优越地位。因此真金的太子之位至少在蒙古贵族中间是有争议的。北平王那木罕为幼,至元六年忽必烈派他进攻海都,结果兵败被俘。十年以后,当他回到大都,对忽必烈封太子一事大为不满,他曾问忽必烈,其听后大怒,斥而逐之。这说明真金虽被封为太子,其地位与中原王朝历代的储君并不一样,而在真金的政治生涯中也受到了诸多的限制。

    所以赵昺觉得陆秀夫说得不无道理,即便真金被立为太子,在忽里台大会上也会又番争斗,当然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