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4章 真相与否(第2/3页)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送迎曰人情钱,句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觅得钱多曰得手。除得州美曰好地分。得职近曰好窠窟。只知要钱,漫不知忠君爱民之为何事也。”苏岚言道。

    “哦,还有这么多的说法啊,那岂不要天高三尺啊!”赵听了笑道。

    “陛下,天怎么会高三尺呢?”王德却一脸懵逼,眨眨眼不解地道。

    “大官,鞑子过境刮地三尺,那天岂不高了三尺吗!”苏岚轻笑着解释道。

    “嘻嘻,原来是如此啊!”王德听了讪笑着道。

    “不止如此呢?”苏岚接着道,“不知何故每逢夏日,鞑子却偏偏要喝奶,只要他们有马奶便喝得很多,就很少吃肉了。一般不富有的人是喝不到马奶的,他们也喝山奶c牛奶c甚至骆驼奶,或是把小米放在水里煮,做得很稀,只能喝汤。他们每人在早晨喝一c二碗,白天他们就不再吃东西了。不过在晚上他们每人都吃一点肉,并喝点肉汤,除非有人送给他们或是猎得鸟兽。”

    “鞑子中也有穷人吗?”赵半开玩笑道,他知道蒙古人的饮食是有讲究的,其传统的食物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肉制品,第二种是奶制品,第三种是以奶为原料的饮品。饮食分为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夏季为主要食物是奶制品,这一时期肉吃得相对少些。主要原因就是冬季需要吃肉增加脂肪,抵抗寒冷,经过几个月的积累后,到了夏季需要用奶制品进行消化和吸收,算是种养生的手段。

    “有的,鞑子中也有贫者,蒲贼府中就有买来的蒙古仆役!”苏岚却是一本正经的点点头道。

    “还有这样的事情?”赵有些奇怪了,蒙古人作为统治阶层,其族中百姓是维护统治的基础,据他所知每逢重大节日元代历朝大汗都会予以赏赐,每年也会从中原和江南调集大量物资补贴他们,按说达不到小康,也不至于卖儿卖女过活。同为入侵中原的女真人在入主中原后可是捧着金饭碗的,种着铁杆庄稼,还给后世留下了八旗子弟的名声啊!

    “其实鞑子也最怕打仗,听说他们自备鞍马和兵器c吃食,穷人家为了备齐这些就要出卖妻子儿女。遇到灾年牲畜大量倒毙,许多牧民流离失所,往往大量迁徙和林c漠南以及中原地区求生。以至蒙古子女被卖为回回c汉人c南人的驱奴,甚至被贩往波斯。”苏岚娓娓道来道。

    “是啊,同患难容易,同富贵难啊!”赵叹口气道。

    想想世界上的事情何其相似,经过创业初期的原始后便会产生分化,蒙元同样难逃历史规律。不说几次西征,就从忽必烈继任汗位这段时间,察合台c窝阔台汗国以及蒙元内部反叛贵族与元庭对于统治权的军事争夺,主战场波及范围广,几乎涵盖了蒙古旧地,一直到今天都未结束。

    而战争给蒙古人造成的直接灾难就是徭役空前沉重,经济基础遭受了空前的破坏,作为之前已经驻扎在内地的蒙古军户更甚,他们需要不断的出征,严酷的军法之下又难以逃避,却需要自己典卖田产妻子前往平乱,普遍是什么生活,可想而知。后来恢复女真金国的签军制度,大量征召原金国汉人从军想想也是忽必烈的无奈之举。

    “官家,小的听有些人在传,说敌酋的伪后死了,其伤心欲绝,每日狂饮不已不理政务了。”王德看小皇帝开始还很高兴,怎么说着说着还叹开气了,赶紧说件自以为会让陛下开心的事情。

    “对了,奴婢也听说了。”苏岚也赶紧接话道。

    “唉,察必皇后乃是一代贤后,若非其护佑,废太后与废帝不知要吃多少苦!”赵非但没有高兴,反而再叹口气道。

    “官家”王德见小皇帝竟然面带悲戚之色,这才想到如此大的事情事务局怎能不报告,陛下显然早就知道了,可对称其为‘贤’还是十分诧异的。

    “呵呵,朕称其贤乃是就事论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