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 庄子德充符白话文一(第1/2页)  庄子的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鲁国有一个受过跀刑只有一只脚的人,他的名字叫王骀。天籁小说www.⒉他的学生很多,跟孔子的学生一样多。

    孔子门下一个叫常季的学生问孔子:“老师?王骀是一个受过跀刑只有一只脚的人,他的学生怎么那么多?跟他学习的人在鲁国的数量,差不多跟老师您的学生数量相当。

    听说遇到什么事的时候,他总是站在那里从来不表什么言论进行教导、指导。他坐在那里的时候,也从来不议论什么事。弟子们问他,他才作出简单地回答,三言两语就讲完了。弟子们都是慕名而来,最后都是满意而归,还都学到了想要的东东。

    难道?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有‘不言之教’?无须言语和肢体语言的教化,就能让人有那种心有灵犀的感觉?这是什么人啊?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有这样地高人?”

    孔子回答说:“唉!你说他啊?王骀!他是一位圣人!我的学识和品德都不如他,我还没有时间去请教他。我准备拜他为老师,跟他学习。何况那些学识和品德还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休止鲁国!我将带领天下的人都来跟他学习。”

    常季不解地问道:“他是一个受过跀刑只有一只脚的人,而他的学识和品德竟然过了老师。跟平常人相比,相差就更大了。像他这样的人?他的心智与众人有什么不同呢?到底不同在哪里呢?”

    孔子回答说:“他是个道家!他认为人和万物都来源于道,死后又回归于道。人与万物都只是变化出来的一个具体事物而已,回归于道后,还会变化成为什么呢?任其自然吧!

    死或者生都是人生中的大事了,可对于他来说,死或者是生都只是这个生命的结束,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我依然还是我,我就是道。即使天翻地覆,他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毁灭。我依然还是我,我就是道。

    他是个得道之人,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所以!无论生死如何变化,此物死彼物生,自己将变成何物,他都不会在意的,随遇而安。无论变化成什么,都只是因道变化而来的,他就坚守这一点:他是道。万变不离其宗,一切都是由道变化而来的。”

    常季问:“老师?学生我没有听明白!”

    孔子说:“认为自己就是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人,我是一个独立的人。这样的人,他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就不同。因此!即使肝与胆是人体内相邻的两个器官,他们认为:肝就是肝,胆就是胆。明明是两个相邻的器官,结果就变得好像楚国与越国那样遥远了。

    认为自己不仅仅是自己,还是某个整体中的一分子的人,他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就不同。在他们看来,人与万物一样,都只是天地间的一分子。人和万物就跟肝和胆一样,肝和胆都只是人体内的一分子。而人和万物,都是只是天地间的一分子。

    像他这样的人,不在意耳朵听见的、眼睛看见的,无论是什么声音与色彩。哪怕是最悦耳的音乐、恭维的话语。或者是最美的景色或者是感人的场面。而在意的是:是否合乎德,合乎道之变化,合乎物之使然。

    他看待事物的方法是这样地,是从整体上来看的。人与天地间的万物一样,只是从道中物化出来的一物而已。所以!他看到的只是人,而不在意一个人的外貌美丑或者是否残缺。因此!对于自己失去一只脚,就像是山坡上掉下一块泥土,他根本不在乎。他还是他,他还是人,他还是王骀。”

    常季问:“他为了自己,然后努力学道,才知道这些的。可以想象,在他失去那条腿的时候,一定跟我们的想象那样,很痛苦地。他以为他的人生完蛋了,结果!他明白了人生。然后!他将心比心,明白了别人的心。不过!那也只是得到了人的心里想法,那么!他又怎么知道他物的想法、内心呢?”

    孔子回答说:“学习做人、学习别人就跟在水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