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7章 皇封(第2/3页)  庄子的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李白(唐):“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谁能造入公墙里,如上江边望月楼。”

    白居易(唐):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读(庄子)》)

    王安石(宋):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题蒙城清燕堂》)

    苏轼(宋):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徐渭(明):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读(庄子)》)

    金圣叹(清):认定为“天下奇书。”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鲁迅与庄子》)

    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胡文英: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独见》)

    老庄哲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地,无论学派之间如何争斗,如何打压,都无法让老庄哲学思想消失。相反!越是打压人们越是觉得老庄哲学思想是真理。

    特别是当乱世来临的时候,信仰老庄哲学的人就越多。特别是当人生失意的时候,捡起老庄哲学一读,才知道:这才是真正地人生哲学。

    可遗憾地是!大多数人都是一知半解,没有全盘领悟老庄哲学精髓。

    归纳其主要原因是:被历代的学术奸细故意曲解了老庄哲学思想,误导了后人。因为!解读老庄哲学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参考前人解读的文章,结果!被学术奸细误导后,自然而然就错误地理解了。

    所以!从西汉之后,从儒家学说占领市场后,就很少有人能够正确、全面地解读老庄哲学了。

    还有一个不敢正确解读老庄哲学的原因:害怕文字狱。

    最后!概括一下老庄哲学思想:

    庄子哲学思想是建立在老子“道”的理论上的,读《庄子》一书之前必须先读懂老子的“道”。不然!都无法正确解读。

    什么是道?用通俗的语言来讲,道是万物本源。再通俗一点来讲,一切都是进化而来的,一切都是道。

    老子把最初的那个物质称作为“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演变、进化而来的。

    根据推演,老子认为一切都是“无”与“有”变化出来的。

    放弃这些浅显而又深奥的哲学推理,用通俗地语言来“简解”。

    根据老子“道”的理论,庄子认为,人与万物一样,来源于道,来源于天地之间。人与万物一样,都只是一个物种而已。

    因此!解决了人类来源的问题,也解决了天地万物、宇宙星空的来源问题。庄子认为:一切都来源于进化,由某个最初的物质进化而来的,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解决了人类与万物来源的问题后,庄子认为:人与万物一样,都只是一个物种而已,适时而生,不适时而亡。作为个体的人来说,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只是来完成这一次生而为人的生命过程而已。

    由此!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