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来访(第2/4页)  两球成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管一顿饭就算交待了呢!”

    两人中范智毅29,孙寄海21,都是打小踢球主儿,文化程度显而易见。虽然两人现在富的流油,可本质上依然是大老粗一个,真要称呼他们“范先生”“孙先生”的话,估计距离能一下子拉老远。尤其是出门在外时,“老范”“大孙”这种称呼对他们来说俨然有种难得的亲切感。

    至于“原以为管一顿饭就交待了”,明显是进一步活跃气氛的话头儿,一出口,范孙两人就对望了一眼,未语先笑。

    两人的来意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自然是英超联赛的特点以及身为球员的最大感受。这些东西虽然通过媒体也能了解到,但远远不如亲身经历来的更详细,更有价值。

    大处说,他们的主战场毕竟在国内,即使随着国家队满世界乱飞,也不代表对外面的世界有多了解。眼前这家伙已经在德甲威名远扬,英超想必也不会影响力平平。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还是希望尤墨能主动出头牵线,多方位更全面地了解一下水晶宫队。

    身为心性成熟的职业球员,两人都明白经纪人这类人的职业性质,不会对天花乱坠般的说词轻易打动。不过,他们能接触到的毕竟是俱乐部的基层人员,很多具体情况即使在这待上十天半个月也难以搞清楚。

    如果万一碰到个没心气的球队,难伺候的主教练,以及一帮不好相处的队友,那这趟满载全国球迷期望的出国镀金难保最后不落个灰溜溜回国的下场。

    范智毅无论年龄还是资历都不是孙寄海能比的,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他先开口。

    “小小心意,见笑了。既然你叫我‘老范’,那我索性倚老卖老,叫你‘小尤’好了。”

    说罢,不等孙寄海张嘴,范智毅一把拍在他的肩膀上。“我这么叫可以,你们是一拨儿的,没必要还像国内一样分那么仔细,累人。”

    这话一出口,潜台词已然明朗。

    范智毅无论在地方上还是国家队,都是当惯老大的人了。即使开口表示不喜欢那些论资排辈的做法,也不代表手底下的兄弟们不把这当回事情。

    至于他本人是真性情还是假惺惺,眼前这一切并不算数,只有进入他所在的圈子才能真正了解。

    尤墨笑着看了眼表情略尴尬的孙寄海,点点头,“以前在川足少年队的时候,他们喜欢叫我‘尤大脑袋’,幸好这几年个头比脑袋长的快些,不然‘尤大头’这个绰号是跑不了了。我叫你‘大孙’。你叫我‘大尤’好了。”

    说罢,不等众人笑够,又补充,“别叫错了哈,是‘大尤’,不是‘尤大’。‘犹大’这称呼在这儿犯忌讳。”

    孙范二人虽是大老粗,犹大的故事却都听说过,一听这话。原有的些许陌生不适感顿时无影无踪。

    随着气氛变得热烈,慢节奏的攻防开始加快节奏。留给参与者思考与解读的时间越来越少。

    “唉,真是可惜,世少赛没能和你们一起参加,巴西也没去成,我到现在都还有点耿耿于怀。不然多交交你们这些朋友,见识都要广的多。”孙寄海面相老成。言语也挺诚恳,只是在说完之后,不自觉地转头看了眼旁边的范智毅。

    这话其实说的有点小打脸。

    他现在是跟着郝海栋,范智毅这些国足大佬们混的,严格说来与健力宝那一拨走的路线完全不同。甲a联赛锻炼起来的水平与留学巴西的长进哪个大。这番话里已然有了当事人的答案。

    即使是国足内部,尤墨当年的不差,但自己人的感觉并不强烈。

    “是啊,我要年轻个5岁,早就一咬牙一跺脚,混不出来也要出去见识一番了!”范智毅却没有想象中的神情变化,脸上的横肉是不少,并没有绷起来吓人。

    这番话也算是大实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