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顶端的风采(第2/4页)  两球成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尤墨到是比他更早知道消息,可这货毫不犹豫地拒绝对方之后,哪儿知道贝肯鲍尔是去填坑还是去挖坑了?

    不过,身为资深媒体人,需要的并不是对方多么明确的态度。

    在刘楠看来,借凯泽斯劳滕神话之风就势访华,德国足球代表人物们不可能忽略尤墨在其中的巨大贡献。即使私人关系再不融洽,为了德国足球的整体利益,名为足球皇帝,实为强权派代表的贝肯鲍尔肯定不会故意抹黑。

    略一分析就得出结论后,新闻敏感性迅速涌上心头,刘楠当机立断,开始索要电话。

    尤墨在这种事情上从来都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反正名声在国内已经烂到家了,再如何抹黑也无所谓,打了个电话给经纪人后,贝肯鲍尔的私人联络方式就交给了他。

    结果,事情走向远远出乎刘楠预料!

    贝肯鲍尔接到他的电话,略一沟通后,直接把盖德穆勒甩给了他。

    老实说,进入90年代才开始接触国外足球世界的国人,对于两位老家伙都是耳闻大过眼见。数据再夸张,也给人以遥远之感,远不如“球王”之类的名头更有说服力。

    这种状况刘楠了然于胸,得知专访目标之后,他按捺住激动的心情,一夜没合眼,把盖德穆勒的资料整理了足足十几张a4纸出来!

    这种充分准备之后的专访,不但融洽了气氛,内容也详实有力,其中再搭配上当事人这一年充满趣味性的解说生涯,任谁读来都觉生动有趣。

    而且,其中内容并无刻意追捧之意,立足点只是身为一个解说,如何从场上场下挖掘一支球队的点点滴滴,如何从表面状况深入了解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如何从一场看似简单平凡的比赛中找到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这种融合了趣味性的专业眼光,其实正是国内上亿球迷最需要也最感兴趣的话题!

    以盖德穆勒的角度,评价尤墨这一年来的表现,以两人远远无法比较的成就为背景,着重刻画老人这一年的不断收获。这份殊荣有多大分量?

    “比他厉害的家伙我见过不少,一赛季27粒入球也并不是多么夸张的表现。可是,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他在整个团队中表现出来的凝聚力,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

    “你见过一支球队在多半场次的比赛中,下半场表现要明显超出上半场一大截吗?你见过一支球队。经常把比赛的最后十分钟变成对手的噩梦时间吗?你见过一支球队整个赛季轮换了十六套阵容,依然能以五大联赛最高胜率拿下双冠王吗?”

    这些评价以德国人一向擅长的数据为根据,坚不可摧,呼啸而来,让每一个拿起报纸用心在看的家伙们,仿佛瞧见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另一个世界!

    《体坛》这份一周两刊的报纸,也因此销量直接翻了一番,直逼200万大关!

    乘热打铁的第二篇专访,刘楠没有把目光停留在尤墨的个人表现上。一来是宣传太过容易招黑。二来是个人表现是表象,国内职业足球发展渐渐偏离正确路子才是真里。

    “.......德国足球能在世界范围内长久的保持竞争力,完善的俱乐部财务审核制度,软硬件配套的设施要求,以及按年龄严格细分的青训系统,是保障足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这几年体育产业高速发展,很多投资者蜂拥而来,滚雪球一般。把运动员的身价和薪水越推越高。表面上看,是一件从个人到国家都能获取巨大利益的事情。实际上。国外投资者不可能为繁荣别国足球市场而来,既然是投资,必然得有回报!”

    “任何一项高速发展的产业,泡沫产生都是必然现象,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最终只会泡沫越来越大。直至最终破碎,留下一地狼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