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四五章佛教的发源地(第1/2页)  道墓天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个身影快速的飞奔在雪山之上,被山上偷采雪莲的人看见了,惊讶的目光看着在雪山上飞奔的人影,惊的面无人色,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神仙吗,一个个身影快如闪电,转眼间已消失在山脉之中。

    “大哥,刚才那三个人是不是神仙!”一个偷采雪莲的男子说道。

    “应该是吧,要是人的话,哪能跑得这么快!”

    六七个男子看着茫茫雪山,满脸震惊的神色,对这片神奇的山脉充满的崇敬,突然感觉偷采雪莲是在亵渎神灵,几个男子对着大山跪拜,转身向山下走去,不在偷采雪莲。

    三个人一路飞奔,周天翼法力毕竟没有完全恢复,苗伟强,董廷华两人故意放慢脚步,等着周天翼。

    不过三个小时的时间,三个人便来到了印度边境,偷偷的穿过边境线,来到了异域风情的印度。

    周天翼眉头紧皱现在已经按小活佛所讲一直向西走,可是向西走了这么远的路程,也没有发现传说中的白象山,更不用说舍利塔了。

    无奈之下,三个人只好继续向西走去,希望能遇到传说中的舍利塔,看着充满异域风情的印度。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是当今金砖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虽然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但同时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印度也是佛教的发源地;公元前六世纪,佛教在印度起源。据说释迦本为王子,因见人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遂出家探索人生真理,后在菩提树下悟道,开始为众生说法,宣扬佛教真义。

    在当时的印度,婆罗门教的势力极大,他们重视人出生的阶级,以咒术密法控制信徒。释迦牟尼认为这种方法是邪门外道,严格禁止门徒使用,在《长阿含经》中,曾明白宣示,反对邪魔外道的神通法术。

    释迦牟尼入灭后,佛教渐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婆罗门教也吸收了佛教教义,形成了印度教。而很多印度教、婆罗门教教徒,也加入了佛教徒的行列。这里之所以强调“释迦牟尼入灭后”,是因为不久佛教就开始分化。以当时印度人民的文化水准而言,对释迦牟尼佛深奥的大乘精义,确是很难接受。但是小乘佛法但求自我的福德功果,却深入人心。

    于是某些有心人又渐渐在小乘中吸收了婆罗门教的咒术密法,以满足大众的通俗趣味,以及对神秘力量的好奇。这种做法显然与释迦牟尼的初意不符。

    为自圆其说,那些将婆罗门咒语纳入佛教的人士,遂提出释迦牟尼是应身佛,另有法身佛毗卢遮那以密咒真言传道,人修持后“即身成佛”的理论,为了区别于尊崇释迦牟尼佛的显宗,他们自称密宗,反正释迦牟尼本人创造了大小乘的两级体制在先,现在此派人士又在释迦之外造个密宗也不足为奇。

    从此,佛教有显、密之分,显宗是释迦牟尼所说的各种经典,主张弘法悟道;密宗则是毗卢遮那佛所传的秘法,以真言密咒修持。

    密宗的主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