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回 冬受灾千里转场 倔老乌冒雪寻边(第1/3页)  孤雁,请不要爱上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另一年的春夏。由于自然的蝗灾,很多牧场都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尽管已经很多年没发生这样的事了,但似乎今年表现得比往时都要严重。当我们一再赞美草原的美的时候,它却给我们展现出了另一面,让人们感到可怕的一面。牧草是牛羊的主要食物来源,没有了牧草那牛羊就意味着死亡,牧民们也会因此而失去生存的根本。长年生活在草原上的老乌更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趁着牧草还没有完全枯竭之时,就转场来到了一个叫那拉堤的地方。那拉堤草原是发育在第三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草场,东南接那拉提高岭,西北沿巩乃斯河上游谷地断落,地势大面积呈倾斜之势。这里平均海拔在1800米,比起低海拔的丘陵草原来说算是高山区了。在东南处不远的那拉提高岭,就是常年积雪的高山。这里还外接a国的边境线,是地地道道的边塞风光。

    “那拉堤”在蒙语中是“有太阳”的意思,此处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成吉思汗当年西征时途经天山山脉,正时值春夏,山中却是风雪弥漫寒冷异常,饥饿和寒冷使得士兵们疲惫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开阔的绿草地。流水涔涔,芳香连连,彷佛步入了天堂一般。这时忽得云开见日出,人们不由的大叫道“那拉提,那拉提”,于是便留下了此名。老乌齐家千里辗转来到此处,路上不知经过了多少辛苦,受过了多少罪。但为了生存,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初来乍到,一切都是如此的新奇,小孤雁跟姐姐从没有见过这样的风景。水已不再是熟悉的那一片片的浅溪,而变成了一洼一洼的积水潭,有些地方甚至成为了小岛。沟壑从雪山之顶而出一直铺到了草原,都是些积雪的融化。顺着坡势往上,是一片针叶松木林;再往上松木林逐渐变矮,成了一堆堆的灌木;如还再往上,便是终年不化的积雪了。真是一日可观四季,无须再待他时。顾不得过多得欣赏美景,姐弟俩还得帮助父母们打好毡包,竖起牛羊圈,这样的工作又花费了两三天的时间。虽说路途的劳顿并没有得到缓解,但此时已是夏末留给他们放牧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这时牛羊无法养膘的话,今年冬天将会变得十分困难。这些老乌心里非常地明白,因为此处小时候他的父亲就带他来过,也同样是为了躲避蝗虫的袭拢。这里虽说不会有蝗虫,但冬天是非常难熬的,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准备恐怕是过不去的。唯一办法就是趁着冬天没有到来之际使牛羊养足膘,并储备好过冬的草料与木材。这是需要全家人都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其中也包括小孤雁他们。

    真正的工作来临了,以往可能由于牧草丰盛的缘故是没有这样的辛苦的,但今年绝然不同。上百头牛羊要吃喝,成群的马儿要喂养。而且还得抢时间,抢在寒冬到来之前。工作量是可见一斑,明确的分工成了重中之重。老乌夫妇负责割草打草料与准备木材,外婆则负责筹备风干食物。而放羊牧马的活确是扎扎实实的落在了两姐弟的肩上。以前是在玩当中工作,幸福而快乐,但现在则早已经失去了玩的机会了。因为一切都是以工作为目的的,就连小家伙以前的训练内容也全部取消了。小家伙同样是家庭的一分子,用老乌的话讲在这样的环境下,是体现你小男子汉勇敢与勤劳的时候了,必须学会挑起生活的重担。对于工作,姐姐已是驾轻就熟了的,但对于小家伙来说可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以前那是叫帮衬,现在则很多事情都需要他自己独立去完成,很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得把牛羊马儿清点好赶至牧场。马儿他是看不住的,套马赶马事对他来说实在太难了,无论是从力量上还是技巧上都难以胜任。只能去看羊儿,即便这活也不是件易事,对待上百头的羊绝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轻松。早出晚归,还得自带食物和水,羊儿吃食时还需防止羊跑的太远,顾此失彼是经常的事。一干就是那么一天,直到太阳落山把牛羊赶回圈清点好才算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