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七节 谈条件(第2/3页)  临高启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化瑶民的几个寨子里的天长公和掌事头――他微微一愣,这永化的瑶民不是已经归顺了李三九了吗?怎么一转身就投降澳洲人了?莫非阳山那边已经全部败了?

    吃惊归吃惊,李五还是竭力保持着镇定,只是说话的时候态度又谦恭了几分:

    “我们掌事头说了:大宋亦是打明国的,我们连阳瑶民亦不愿受明国的统辖,故而起来造反。连阳瑶民无意与大宋为敌。若是将军愿意助我们攻破连州城,城内的子女玉帛,我们八排瑶民一概不要,全部奉纳给将军,只要许我们运走盐、粮和城中的铁器便是。连州城亦归大宋统辖。”

    这个条件,按照李三五的看法是非常优厚了――比起财帛,他现在更看重的是“名义”,只要大宋能承认他统治连阳地区的权力,一座区区的连州城算得了什么?

    我全都要。黄超差点脱口而出这句话,真要抢连州城,不需要帮八排瑶,他光靠国民军就可以搞定,但抢是不可能的,伏波军可不是明军,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荒唐!真正是荒唐!尔等蛮夷也敢来跟我们大宋谈条件。”周良臣一把跳将起来。别看他投降日子甚短,资历在指挥部的各路归化民之下,在态度上却唯恐自己不够“坚定”。这次他随黄超到连州来,虽然只是“顾问”,并没有人和他谈具体的情况,但是从黄超等人平时的言谈布置,就知道澳洲人决不是愿意用“招抚”糊弄,换一时平安的主。所以这会他立刻挺身而出,痛斥使者。

    黄超示意他不要插话,周良臣知趣的立刻闭嘴了。

    “还有别的吗?”黄超暂时不理会李双五说的第一个条件,心想八排瑶还想要些什么。

    “只要大宋愿意册封我们马箭排李三九为连阳三城的土知州,世袭罔替,他便立刻率八排二十四冲归顺大宋。连州城亦双手奉上,不要任何战利品。”

    这个条件让黄超哭笑不得,看周良臣一幅跃跃欲试的样子,便打了个眼色给他。

    “当知州,好笑,那李三九识字吗?”

    “不当知州也可以,土司、连州宣慰也可以――大宋愿意封什么名义便是什么名义。”

    黄超暗暗摇头:要是封个土司就能稳固一方、安抚黎民的话,明末就不会有接连有播州之乱、奢安之乱、沙普之乱了,旧时空的清朝就不需要改土归流、征大小金川了。

    土司之类的羁绊制度,说到底是一种实力不足状态下的“不得已”手段,短期能得一时的太平,长期看来必然会尾大不掉。

    “你且下去。”黄超并不回答他的提议。他摆摆手,让卫兵把李双五押下去了。接着他又示意一干降人都出去,只留下归化民干部。

    “你们看这李三九的建议如何?”

    “这自然是不能答应的。”杨增道,“若是答应,我们还来这里做什么?!”

    “没错。不过,看得出他的胃口不小哩。”

    “首长,我看这事情可以利用。”

    说话的人叫符德邦,是预备到连州来上任的归化民连州县长,

    他建议先答应李三九讨封的条件,以换取连州解围。待到他们的警惕性削弱之后,便借“册封”之际将他们一打尽。

    黄超连连摇头:“此事不妥。”

    符德邦还是缺乏一些从政的一丝谨慎的敏感性,从计谋上来讲,这不失为一个极好的谋略,不过他们不是山贼海盗,不能这么无底限的践踏信义。执政者要尽可能地爱惜自己的羽毛,背信弃义的事要少做。这方面符德邦还有有所欠缺,有机会要提点他一下。

    “让黎苗工作队找个人把这个李五好好的审问一番。”黄超说,“特别是这个李三九的个人情况。”

    接着他让其他人退下,只留下杨增,商讨作战方略。俩人研究了一下地图,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