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四节 永化绥靖(第2/3页)  临高启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宋元老院天兵来此,若我要你们村寨几个丁壮的人头,昨晚一战,大可将你们全数屠戮殆尽,今日再将各寨杀个鸡犬不留――还要费这个心思你们都放明白些我是念着你们编户齐民多年,都是安分的良善百姓,这次不合受八排瑶的煽动才起来围攻县城――又死了不少人,怜惜尔等,才等一条生路是生是死,都在尔等一念之间”

    这番话说得几个天长公脸色煞白。盘天顺看了一眼其他人,再也不敢说话了。

    黄超关照将所有被俘的瑶民全部释放,伤员也做了简单的救治。至于战死者的尸体,也不割取首级,晓谕各寨愿意领取自便,无人领回的就地安葬。缴获的兵器也都还给了他们――瑶民的武器比官兵最差的队伍用得还要差些,连铁器都不多,很多都是竹枪。

    第二天开始,四寨瑶民陆续在天长公的带领下过来,不但带回了抢走的财物,还带回了被掳走的阳山县城和周边的男女老幼五百多人。

    黄超看了他们交回的财物,说来真是寒酸可怜。这阳山的汉族百姓也说不上如何富裕,自然谈不上多少细软财货。看到他们送回来的不仅有一般市民家中的粗笨家具,还有各种农具,至于布匹粮食衣物,在他们眼里就是上好的战利品了。

    “这真是穷人抢穷人。”黄超看着来缴东西瑶民的和来认领物件的本地百姓,心里暗暗同情,看来,要在这里长治久安,h还得让大家过上温饱的日子才行。

    交回的东西杂七杂八,在县衙前堆成一大堆,除了家具之外大件物品,大多数东西实际分不清所属,王初一便按照黄超的指示,统一登记造册,分发给百姓。

    被抢的物件并无登记,自然也不可能核对永化的瑶民有没有都老实缴回。不过黄超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四寨天长公则表示抢走的东西都已归还,只是食盐已经分用了一部分,没法交还了

    “食盐我就不追究。你们吃盐难,吃盐贵,我也是有所闻的。”黄超说。

    “多谢老爷”

    “丁壮呢”

    “都来了。在南门外等候老爷点验。”

    南门外,四寨瑶民丁壮已经集合完毕,因为他只要十八到四十的丁壮,加上那次伏击战中毙伤了四寨瑶民丁壮亦有五六十人,所以来得丁壮只有一百多人。按照他事先的吩咐,统一携带了竹矛和弓弩。

    他看了看丁壮的气色,觉得还算可以。反正本时空的百姓都是一副面色黝黑营养不良的面孔。只是衣衫都有些破烂,有些人穿着显然是抢来得衣服。

    黄超叫这些丁壮们全部戴上蓝色袖标,编成国民军阳山暂编中队。其中一个小队留在阳山,由国民军负责“军训”,另两个小队被命令跟着大部队出发往连州去。

    黄超在阳山逗留了一天,料理了阳山的一些紧急事务,六月一日一早,便带领部队乘坐从广州增援过来的小火轮沿着连江北上,和小火轮一起来增援的还有两艘小炮艇、6门12磅山地榴及其炮手还有12个炮兵士官生。

    中午时分,船队抵达了连州,黄超本来就是粤北连州人,八年来,这是他第一次回到老家,看着1635年的故乡,黄超一时说不出话来。当年他和老婆黄素素选择穿越,原因是双方家人都不同意他们结婚。现在他回到了故乡,而父母却在另一个时空了。黄超不禁一阵唏嘘,自己当年是不是太幼稚,当年是不是应该再说服双方父母一下呢

    黄超顾不得想太多,来的途中甚至连湟川三峡的美景都没有看,他面前有一大堆问题需要解决。部队在连州城西,龙津门码头的对岸登陆,只见围困连州城的八排瑶稀稀拉拉的,每个城门外只有那么五六十人,而且年龄普遍偏大。黄超粗略估计一下,连州城老城、新城一共十个城门,除了老城南门连接着新老两城之外,其余九个城门都通往城外,现在围着连州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