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百零一节 少花钱多办事(第2/3页)  临高启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信号和未来的口实。”

    杜易斌c王君等人都是一脸失望。

    张易坤赶紧道:“捐款自然是不行的。不过我们可以拉赞助打广告,这个应该没问题——纯商业行为。比如婚礼上用得茶食,举办婚宴用得食材——广州城里有我们重点扶持的一些企业,让他们来赞助比较合适。”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是广州光复之后发家的,都有一些元老院的背景和投资,关键是他们和广州城里的旧大户c缙绅大多没有瓜葛,历史清白。叫他们出赞助放广告,即是知名度宣传,又体现了元老院对这些新工商业者的扶持态度。

    张易坤的这个提议获得了大家的赞同。

    “要是他们不愿意呢”

    “只要稍微有点见识的人,就是打破头也得上。”张易坤笑道,“元老院能扶持这么傻的企业当标杆?”

    这政策就算是定了下来。张易坤信心满满——其实这些赞助商的名头他早就有了腹稿。洪元老扶持的张记食品那是肯定要入选的,他家既然做茶食,相关的点心便可交给他们;至于自家生活秘书家里的一点小小的产业,自然也是要照顾的。还有一家是医药口刘三元老最新扶持的“新企业”——陈李济,这家旧时空的老字号,在本时空开张不过三十多年,元老院一进城,刘三便亲自登门,要求“合作”。让这家虽然开业不少年头,却没什么大起色的药铺受宠若惊。这个举动让润世堂的老板颇为失落。

    刘三既然这么看重陈李济,这家铺子也得分润些。润世堂是“元老院关系企业”,而且还是刘三当年力捧过得,也不能怠慢

    张易坤一面盘算着入选的“赞助商”,一面在纸上涂涂抹抹,很快就开列了十二家商铺字号的名单,交给大家传阅——选择赞助商既然被刘翔提高到政治高度,元老们自然都要过目一番,充分体现“集体领导”。

    “这两家药铺和我们的渊源我是明白的,不过婚礼上弄两家药店有什么用?”张允幂不解,“他们的商品婚礼上明显用不上”

    “用得上用得上。”杜易斌因为养穿山甲,对中医药略通一二,“结了婚自然要生孩子,要生孩子,就得调经调气血。我看婚礼上可以馈赠每对夫妻滋补药物若干,让他们能早生贵子”

    “想不到还是要包养儿子。”秦瑞雨笑道。

    “包养儿子就包养儿子吧。”王君很是兴奋,“有了孩子才象个家庭么!而且他们都是元老院的孩子——多多益善。”

    至于其他一些项目,自然也是靠拉赞助来解决。大波航运提供夜游珠江的花船,格子裙俱乐部提供文艺演出——这事该俱乐部的几位大佬已经在广州市政府游说了很久,要在广州公演,“扩大新文艺的影响”,如今总算是得了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别说要他们来免费演出,自带干粮都乐意。

    婚房的问题也在会议上一并获得了解决,协调之后决定指定若干庙产房“定向出租”给新婚夫妻,租约暂定一年。

    身为广州市宗教联合会的主席的崔汉唐拍着自己的肚子说道:“我那里就有不少老房子,至少能解决三分之一。不过庙产房非常分散,又大多是商业用房。生活用房很多都破败不堪,修缮起来是一笔很大的费用——怕是艾局长也不肯批——所以只能临时凑合下可以,长了不行。”说着看了艾志新一眼。

    崔汉唐本来就打着“借东风”的主意,趁着这个机会用办公厅的拨款把广州宗教办管辖的庙产房修缮一番。所以对王君等人提出的借“庙产房”给归化民结婚的事情非常热情。

    然而艾志新并不上这个当,不同意拨款修房子。表示宗教办管理的庙产房已经公司化改制,房产维护本着“谁受益谁维修”的原则,应该自行筹款维修,没有办公厅出钱修房子的道理。

    艾志新只做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