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八节 难民收容队(第2/3页)  临高启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畜运输的。为了便于难民在行进途中进食,收容队携带的口粮是救济口粮中的饼干:这种饼干类似米饼,用米粉、红薯粉和盐、糖混合烘烤而成。质地脆松。既容易消化,在食用时又不需要大量饮水――在大队难民行进中是很难给他们及时的补充安全的饮用水的。

    收容队有无线电台――由一辆临高制造的军用四轮轻型马车携带,随时和基地保持联系,由于其贵重程度,专门配备一个骑兵班保卫它的安全

    朱鸣夏审视了下集合在操场上的收容队――所有人都已经穿戴整齐。防寒衣物一应俱全,尽管大多数难民得不到足够的衣物,完全是依靠烤火勉强过冬。但是凡是选入乡勇队的人,全部配发了棉衣棉裤棉帽子和手套。

    他随机检查了一些人的装备,看了看他们的绑腿打得是不是结实,北上支队的士兵有保暖的军靴穿,但是乡勇们就只能满足于芦花草鞋了。

    不过这也就算不错了――多少难民是在寒风中光着脚走了上百里路才到屺母岛的。

    服装状况是他最注意的,特别是北上支队,虽说从全军抽调北方人充实北上支队,但是其中的南方人还是居多数,入冬之后因为冻伤问题减员不少。

    “部队吃过早饭了吗?”朱鸣夏问紧随着检查部队的黄熊――他在北上支队担任连长,因为也是登州军人出身,护卫队就选了他的连作为基干,由他担任队长。

    “报告首长,已经吃过了。”黄熊穿着灰色的军大衣举手敬礼说道。

    “士兵们状态怎么样?”

    “报告首长:很高!”

    “能立刻出发吗?”

    “报告首长:随时随地!”

    “很好。”朱鸣夏说了一句。士兵们已经做了彻底的轻装,除了武器弹药和身上的御寒衣物之外,只携带一日份的口粮和水。军旗则留在营地,根据指令他们也不携带身份证件和任何的文件。朱鸣夏已经下了命令,所有战死的士兵和他们的武器、装具都要回收,不准抛弃或者就地掩埋。

    他检查了一番,没挑出什么大问题来,正当他检查的时候,从外面回来的侦察骑兵送来了新得消息:有一股大约二三千人左右的难民正在向屺母岛方向而来。附近没有大股叛军活动。

    “叛军主力正在黄县周围活动,一部分正在向登州运输抢到的物资和粮食。”侦察兵报告道,“他们掳走了大量的妇女和青壮年往登州去。让青壮年运送物资。”

    “有小股叛军在附近活动吗?”

    “报告:没有,小股叛军大多在黄县周围的几个镇市活动,没有人往海边来。”

    “你的任务完成的很好,先去休息吧。”朱鸣夏命令道。

    “部队准备出发!”朱鸣夏看了看手表,“十五分钟之后出发!”

    上午八时,由四百多人组成武装收容队开出柳条边。部队以纵队前进,骑兵连向前派出三倍的搜索骑兵,除了负责预警敌人之外,还有及时发现难民人群的任务――如果是小股难民,骑兵将直接将他们带到大部队来。

    从屺母岛到黄县县城,直线距离不过二十多公里。如果是食品充足,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徒步走完全程用七八个小时也就够了。但是考虑到难民的状态至少要走上二天。朱鸣夏决定冒险挺进到距离黄县县城十公里左右的地方。同时为了便于接应,他打算在在整个路途的中点找一个村落作为临时营地,留下部分人员和粮食作为接应和难民过夜的地方。以目前的气温来说,难民在野外过一晚就会死掉很多人,他要尽量减少难民的死亡率。

    同时这个营地也可以收容路上的零星难民,不必带着他们长途行军。

    部队在积满冰雪的大地上行军,尽管天气晴朗,但是严重的冰冻依然给行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满载的手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