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三节 赈济(第2/3页)  临高启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哭穷,有人还求着刘翔要减免夏粮――说土地都给水淹了,地里绝收了。刘翔威逼利诱好不容易才弄到二百石粮食。

    这些天他一直在组织难民到水退的地方抢收粮食,将水淹的稻谷、芋头和红薯收起来烘烤,作为救济粮使用。

    “……时间长了可不行,县库里的粮食很有限。我最多还能对付三四天时间。时间再长就得让邬德给我批粮食了。”刘翔不知道杨云带来了什么救济物资,只好把情况说得严重一些。

    杨云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刘翔感觉他对调拨救济粮一事没什么兴趣。不由得微微失望――他对执委会里一干人的思路多少是有些了解的,其中不少人都是肆无忌惮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到了这个“政治正确”空前少的环境里,能干出什么事来是很难说的。他联想到台风袭来之前他被召集到临高开得几次粮食和劳动力的工作会议,其中的风向已经很明确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后背发凉。心想执委会可别闹出什么幺蛾子来。救灾度荒,这是事关民心大局的事情,在上面玩什么花样一个不慎就会玩脱,把大好局面搞得一团糟――这琼山县安定团结的局面可是他花了大力气才搞出来的。可千万别毁在某些人的头脑发热上。

    杨云忽然问到:“粥棚在哪里?”

    “就在街道尽头的那片空地上。”刘翔说着看了看手表,“再过二小时就要开始施粥了。”

    杨云和其他元老商量了几句,吩咐了身后的秘书:“关照他们就搭在施粥场上吧。”

    “怎么?要搭什么东西?”刘翔问道。

    “当然是好东西了。”杨云说道,“你听我说,这次执委会关于琼州救灾的方案是这样的……”

    粥棚搭建在街道尽头的一大片空阔的泥地上,刘翔让人在地上垫了一层土,又铺了碎沙石,做到尽量干燥。空地上一共搭建了十个棚子,每个棚子都有若干口大锅。这些锅一般是从官衙寺庙道观里借来的,一半是从本地的大户人家家里借来的。这会,粥棚里的大锅里已经开始翻滚起了粥汤。

    刘翔陪着杨云等人来到粥棚里逐一查看,杨云拿起勺子,在大锅里搅了搅,粥汤里除了米粒,翻滚着切成块的芋头、红薯、南瓜和各种不知名的菜叶,看上去倒是丰富多彩。只是这粥里的内容物实在有点稀。

    施粥场的尽头,十几个随工作队来得归化民工人正在忙碌的拉皮尺,打木桩。地上已经堆满了组合式的建材,刘翔也组织了一部分难民来帮忙干活。

    最引人注目的是刚刚从牛车上卸下来的三口大锅。几个工匠正忙着砌炉子。

    “这样干行么?”刘翔有些担心。

    “没事的。”杨云笑容可掬的说道,“有对比才能有刺激。群众一被煽动起来就好办了。”

    上午九点的时候,随着一声号角,原本一直安静着的街道忽然骚动起来了,虚弱不堪,只能坐着躺着的难民们听到号角声,一个个都勉力的互相扶持着站了起来,向施粥场走去。归化民干部和警备连的士兵们在维持着秩序,尖利的哨子此起彼伏:

    “不要推人!”、“不要拥挤!”、“每个人都有!”、“看好小孩和老人,不要摔倒了!”……

    难民们在警备连的维持秩序下按照远近距离,一队一队的分批向施粥场而去。

    今天他们一进入施粥场,就闻到了一股与众不同的香味――不是这些天来寡淡的瓜菜粥,而是一股久违了的浓烈的米饭香气,期间,似乎还夹杂着其他的香味。

    馥郁芬芳的米饭香气在空气中飘荡,引得他们一个个左顾右盼,忽然有人发现,米饭的香气是从场地尽头的一个新搭的棚子里传来的

    人群立刻就朝着这个棚子涌去。果然,在芦席棚下搭起了一个半人高的土台子,台子上的炉灶上正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