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四节 后勤体制改革(第2/3页)  临高启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联勤总部负责,军队中主要运输工具及后勤补给部队均由其直属部队和联勤总部双重指挥。战区内征用的 所有民间、殖民贸易部的运输工具自动归属联勤总部指挥。”

    这个新班子比起过去后勤司令部二个元老带几个参谋运作的方式有了很大进步,首先就是把机构完善起来了。

    所谓完善机构就是扩大了人员编制。新版本的联合后勤总部机关编制有四个局,因为现在军队规模较小,也没有足够的高阶军官。让一群中尉上尉占据相当于四总部下各局局长的位置似乎有所不妥,所以决定暂时只叫组。

    人员物资组(局):负责后备役人员与各种物资的动员、分发、调配工作,并与民政部门协调民众救济事项。

    物资装备采办组(局):负责装备、物资的设计、生产、检验、采办、仓储;并且负责与民政部门联合办理民间物资征用、采办、缴获事项。

    海陆运输组(局):负责后勤运输工具的设计、生产、检验、采办;接管与协调海陆军运输工具的使用;负责征用战区民用、殖民贸易部运输工具(包含民夫),并负责运输线路、货物流程的规划与管理。

    后勤内卫组(局):负责后勤仓储、运输的内卫安全。战时,经联合作战司令部同意,可以直接调用作战部队。”

    宣布编制之后,照例是人事任命令:

    “经执委会与组织处批准,任命:洪璜楠少校担任联合后勤总部部长!任命索普少校为联合后勤总部副部长。”

    在热烈的掌声中,索普从陈海阳手里接过机关旗帜、任命书和部队主官佩剑。洪璜楠既然不在,他的一套行头就由索普代替了。

    “好好干,以后你就是我们伏波军的大管家了。”陈海阳拍着索普的肩膀说,“计划很重要,但是执行力更重要,我们期待你们的表现。”

    索普默默的向着陈海阳和主席台的几个伏波军大头目敬了一个礼,转身立正向着礼堂所有人敬礼,又是一阵如潮的掌声。

    “第二,经执委会批准:伏波军建立后备役动员体系如下:后备役动员体系由民兵、国民军(陆军)、海岸警卫队(海军)三部分构成。民兵是不脱产的群众武装组织,在元老院与伏波军的指挥下,担负战备勤务、防卫作战任务,协助维护社会治安。民兵是伏波军和国民军、海岸警卫队的主要后备役来源。国民军和海岸警卫队是由伏波军退役人员、脱产专职人员及半脱产人员组成的海陆军部队,主要职责是在元老院与伏波军的指挥下,担任本地区的安全防务和守备工作,维持社会稳定和参加抢险救灾,国民军和海岸警卫队也是伏波军的主要后备役来源。伏波军可以调用国民军和海上警卫队部队到战区轮换参与作战,轮换期为9个月。”

    后备役的构成也是元老们争论的焦点,组建一个由民兵和类似于旧时空的武警+预备役的国民军构成的体制大家都没什么异议。但是有不少元老提出要求组建各职业兵种的后备军,理由是炮兵、工兵等职业兵种的专业性强,普通的后备役人员无法担当。而反对者则举出旧时空二战里,德国陆军人力极为缺乏,而海空军的后备军则无所事事的例子,并且认为目前临高的人力资源无法同时支撑这么多的不同编制。最后妥协的结果就是后备军体系暂时取消,伏波军各部队建立自己的支援部队(兵站),而国民军的编制构成向伏波军靠拢,

    由于海军不愿意和陆军共享国民军这个称呼,也不喜欢搞出一个什么“海上国民军”,最终决定采用海军的国民军称为“海岸警卫队”。

    海岸警卫队是早就存在的一个兵种――但是长期以来,海岸警卫队除了一块牌子和一个光杆队长高晓松之外是不存在的,这次军事体制调整之后,它将正式独立成军。

    国民军和海岸警卫队目前在指挥和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