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零三章 毛遂自荐(第1/3页)  权驭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抵达石门山后,后金军按照努尔哈赤的命令在距离石门山三里的一个废弃村庄安营扎寨。

    皇太极拿到了努尔哈赤亲笔写给李宏宇的战书,即刻回营召集了几名亲近的骑兵,准备上山送信。

    虽然外界对皇太极此行感到担心,认为其可能有生命危险,可皇太极却丝毫也不以为意,因为他断定李宏宇绝对不会杀他,以李宏宇的自负岂会在这个时候斩杀后金的大将,那样的话传出去岂不是被人耻笑。

    故而皇太极认为他此次上石门山是有惊无险,既可以趁机见见李宏宇探一下他的底细,以备将来在战场上判断李宏宇的战略部署,同时又能达成努尔哈赤的意愿,探查石门山上明军的虚实。

    皇太极必须要去石门山,他知道这很可能是他与李宏宇唯一的一次见面机会,一旦错过的话恐怕相见无期,这将成为他心中的一个永久的遗憾,他很想见识一下这个接连打败后金,使得后金由主动陷入被动的大明年轻重臣。

    “贝勒爷,奴才恳请跟贝勒爷一同前往,奴才对明军的情况有所了解,能助贝勒爷一臂之力。”

    皇太极刚翻身上马,一名相貌堂堂、体格魁梧、脑袋精光,头顶顶着一条辫子的后金汉人年轻军官快步来到皇太极的马前,单膝跪地恳请道。

    “你是镶红旗的人!”皇太极瞅了一眼那名年轻军官,觉得此人有些眼生,然后不动声色地问道。

    八旗的旗兵所穿的服饰颜色和饰品都有区别,故而皇太极看出那名年轻军官是镶红旗的人,代善手下的旗人。

    努尔哈赤为了充实八旗,不断把掳来的汉人编进八旗,成为八旗的旗民,是八旗中处于最底层的一群人,备受奴役。

    值得一提的是,满清的“剃发令”是在入关攻占北京城后下达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掌权时还没有强制所有的汉人都剃发,像刘爱塔等汉人就留着头发。

    不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对不同的汉人采用不同的政策,刘爱塔等被掳来或者主动投靠的汉人不用剃发,但攻城后城里的军民要想投降必须剃发,以示臣服。

    女真人的发式与汉人不同,喜欢剔除头上多余的头发,只留一处或者几处将其扎成辫子。

    汉人的剃发则只能留头顶处的头发,其余地方的头发全部剃光,其留发的面积不能大于一钱,否则要被处死,称为“金钱鼠尾”。

    一直到了清末,满清朝廷对发式的要求才有所放松,逐渐演变成为了只剃额前的部分,被后世人所熟知。

    “回四贝勒,奴才是镶红旗的范文程,曾任文馆的章京。”那名年轻的后金军官闻言抬头望向了皇太极,高声回道。

    “章京?”皇太极的眉头微微皱了皱,文馆是后金专门从事文秘事务的机构,“章京”是里面的低级办事人员,负责抄抄写写的事宜。

    “你是何时入的旗?”随后,皇太极望范文程问道,虽然范文程官职微小但他能放弃安逸的文职而“投笔从戎”,这倒令皇太极有些感兴趣,毕竟能做到这一点的文人不多。

    “回四贝勒,奴才是天命三年在抚顺投靠的大汗,大汗让奴才加入了镶红旗,并成为了文馆的章京。”范文程闻言顿时面色一喜,连忙沉声回道。

    “给他一匹马。”皇太极闻言沉吟了一下,让一旁的士兵吩咐道,准备带范文程一同前往,既然努尔哈赤肯封其为官意味着范文程是主动投靠的后金,值得他信赖。

    “谢贝勒爷。”范文程顿时大喜,连忙向皇太极磕了一个头,上马后跟着皇太极离开了营地,直奔石门山而去。

    石门山,主峰。

    李宏宇的帅帐设在主峰上一座道观的边上,这座道观的规模不大,只有两间房子,一间供奉道教的祖师,一间供给看守寺庙的两名道人居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