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九十二章 猜忌(第1/3页)  权驭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南京城外。

    朱由崧一身孝衣,亲自出城恭迎崇祯皇帝的灵柩,如今崇祯皇帝、太子、定王和永王皆以死于非命,他的皇位可谓稳如泰山,再也没有哪个皇亲能与之相争。

    李宏宇是第一次见到朱由崧,不过他与朱由崧的老爹朱常洵是旧相识,朱常洵当年争位失败里面有着不少李宏宇的功劳。

    不管怎么说,如今朱由崧已经登基为帝,正是需要依仗李宏宇这种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重臣,自然早就把昔日朱常洵与李宏宇的恩怨抛之脑后。

    按照定制,崇祯皇帝的灵柩被抬进皇宫进行祭奠,等祭奠仪式完后葬于城外的皇陵,使得崇祯皇帝得以安息。

    李宏宇的到来使得南京城的官员和百姓的精神随之一振,一扫先前北京城被大顺军攻破的阴霾,无论官场还是民间皆把李宏宇视为大明的中流砥柱。

    而且,随着李宏宇的抵达南京官场的党争也暂时告一段落,无论是东林党的人还是所谓阉党的人都不敢在李宏宇的眼皮子底下招惹出什么是非。

    朱由崧对此也感觉轻松了许多,原先南京官场那些飞扬跋扈的文武官员忽然转了性,对他变得是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说起来,朱由崧的这个皇帝当的也是憋屈,福王府的封地在洛阳,由于洛阳当年被李自成率军攻破,朱由崧于是成为了流亡的皇族寄居在了江北,直到去年才得以承袭福王的爵位。

    换句话来说,朱由崧在南京的朝廷里面无根无基,所依仗的不过是马士英和江北的官员,处于一种绝对的弱势地位。

    可以想象的是,无论是朱由崧主动还是被动登基为帝,他都与马士英以及江北的官员达成了协议,这种协议使得他无形中在马士英等人面前矮了一头,谈何驾驭百官?

    然而,李宏宇来后南京的形势立刻焕然一新,文武官员莫不忌惮李宏宇的权威,自然不敢对朱由崧不敬了。

    再者说了,海关司的根基就在江南,李宏宇这些年不是在海外就是江南,有着非常高的威信,官员们都愿意跟随他。

    有了李宏宇统帅后,南京各部院衙门的运转也很快步入了正轨,毕竟李宏宇当年在天启皇帝病重的时候就执掌过大明的军政大权,对处理朝政是轻车熟路。

    尤为重要的是,有了李宏宇坐镇后南方明军统辖的各州府军民莫不臣服南京朝廷,这使得南明的政权终于得以稳定。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南明政权的官员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但私下里暗流凶猛,既有原先拥立新帝时的门户之争,也有李宏宇从北京城带来的官员与南京官员的权力之斗。

    这些事情虽然因为李宏宇而暂时没有闹到明面上来,但私下里各派官员可是明争暗斗,都想获得最大的好处。

    李宏宇对此是心知肚明,这种利益之争根本就没有办法调和,而且现在以他的地位实在是不宜干涉其中,再怎么说朱由崧是大明的天子,他要是涉入此事的话难免给外界留下擅权的印象,使得朱由崧对其忌惮。

    此时此刻,李宏宇所想的就是把那些从北方逃难来的百姓安置到海关司的势力范围内,这样的话才能确保那些人的安全,至于南京城的争斗他确实没有兴趣。

    可是,即便是李宏宇表现得对权势十分淡然,但他的存在无疑成为了南京城那些官员们捞取好处的绊脚石。

    因此朱由崧的耳边多出了很多不利于李宏宇的言论,例如“天下军民只知李太师而不知弘光皇帝”,“李太师是大明的太上皇,天子不过是傀儡”,“李太师功勋卓越,朱家王朝气数已尽,该有李太师一承大统”等等。

    俗话说的好,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刚开始时弘光皇帝对这种传言一笑了之,不屑一顾,他深知李宏宇的为人,认为李宏宇这个“五朝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