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3章 十万大军出征(第2/3页)  娶个毛妹当老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不需要太多,只要把洛河城堡造坚固了,那么这片土地就固若金汤。

    集市区被专门划分出来,位置则在城堡正东面的一块空地。

    这块土地原有的主人被杨俶撵走了,给了比这块地大上一倍的耕地当作补偿,且赠送了一匹马驹,结果这家的拆迁那叫一个迅速啊,早上好好的房子呢,下午就彷如挖掘机经过,连地基都找不着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圆形的广场。

    广场中间是一个水池,里边养鱼,禁止垂钓。

    广场周边全是商铺,缴纳租金,即可入驻。

    杨俶考虑过沿街摆摊的小商贩的情况,他们是最容易和商铺主人产生矛盾的一批人。

    为什么呢,因为摆摊省去了店面的费用,那么成本自然比较低,如果在售卖物品相同的情况下,租商铺来售卖物品的人自然是吃亏。

    如果大家都去摆摊,那要这商铺有何用?

    杨俶完全没有召集城管清理小商贩的意思,他所做的,不是限制那些流动商人,而是把商铺广场的经商环境打造得更好。

    怎样打造?人流量。

    牧场在洛河城堡的西面,港口在城堡的西北角,而居民区却在东面,从居民区去放牧或者坐船,杨俶拆建下来建造市场的区域,正是大家的必经之路。

    经过的人一多,进商铺看看的人自然就多。

    看的人多,就是所谓的流量增加,那么按照购买率来计算,平均每百人路过,购买的人数有多少,这就是集市的优势所在。

    当在集市商铺获得了销量大幅度提升的优势后,租赁商铺的人也不会觉得比街头小贩亏了,毕竟从人流量中获得的利益,已经大幅度弥补了租金的支出。

    商贸区可不止这么一处,另外一处则是在码头。

    正如历史一再见证的,港口总是容易被商业所青睐,杨俶没有过多干预,那里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商业区,假如城堡东面的广场集市属于内部贸易市场,那么港口集市主要负责对外贸易。

    这里的对外,指的是与其他部族的贸易。

    洛河上下游的各个部族,已经把洛城当成了一个文明交汇中心,商队或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坐船前来,带着各自的特产,试图交换工具与农具回去。

    得益于杨俶提升华夏诸族整体人口水平的心思,水稻和改良后的大豆种子被大规模交易出去,也就是说其他部族很快也能通过发展农业来获得人口的膨胀,人口膨胀之后,原始的部族结构自然无法管理,那么新的体制就会诞生,奴隶制的到来也是势在必然。

    也就是说,不久之后,洛城将以先进的封建体系为核心,把文化和物质一起向周边传播,这种传播的威力是非常可怕的,无需刀兵,就能把语言各异,长相不一的人纳入同一个民族。

    民族血脉交融,最后就是传承数千年的华夏。

    杨俶倒是很希望把钢铁科技先攀上去了,再去完成统一,不过目前看来没有这个必要。

    秦国吞并六国,完成大一统的时候,铁器已经开始推广并在农业中使用,但秦军手中的主要武器还是青铜剑,按照现代的部分文献的说法,是初期铁器质量不达标,还不如青铜武器威力大。

    且青铜是很难生锈的,保存数千年掏出来一个青铜剑,除了表面变成了青绿色,其本质还是淡金的青铜,依然锋利,可以划开多层纸张。

    铁剑就不行,千年之后就是条锈烂的烧火棍,一碰就碎。

    所以课本上拿越王勾践剑的锋利举例子,其实是耍了个小心机,因为青铜它不生锈啊,拿去和铁器比,实在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从秦国的扩张可以看出,装备与军制,都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秦兵打出了士气,盔甲都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