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7节 军队概述(第2/7页)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南京军里。

    关于装甲兵部队(坦克部队),中国陆军现有装甲兵部队的规模和实力也是较为不错的,几乎都集中在南京军里,包括若干个装甲师、轻装甲师、装甲步兵师,还有数量更多的大量使用装甲车、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机械化部队或摩托化部队。

    在军事制度上,中国陆军已趋近完善,在训练上,中国陆军也已大体上完成系统化建设,在武器装备上,中国陆军的情况同样日新月异,拥有规模十分雄厚、产量十分强大的军工业。在重武器的生产上,中国陆军的军工业与德国相比有着很大差距,产量约为德国的三分之一,超越日本,略逊于英国,但如果跟全力开动的美国相比,则完全是难以望其项背(就连德国也大大地比不了军工业全力开动的美国);在轻武器的生产上,中国陆军的军工业则跟德国相差无几,并且大大地超越日本,也较大地超过英国,当然,跟军工业全力开动的美国还是无法相比的。至于武器装备的制式,中国陆军主要有四种:德式、日式、苏式、中式,德式武器来自从德国进口以及获得德国提供的生产线后进行的本土化生产和仿制,日式武器有的来自日本的转让、租借、出售,有的来自获得日本提供的生产线后进行的本土化生产和仿制,但数量和产量都大不如德式,苏式武器来自战场缴获以及接收苏联武器装备生产线后进行的本土化生产和仿制,数量低于德式、高于日式,可以装备上百万人,中式武器则是本土自行研发、改进、生产的。在多次大整顿后,中国陆军因为三个原因而走上“全面德械化”路线,一是中德关系密切,在军事、科技、工业、经济等方面都进行着极为密切的合作,两国军队在武器装备上使用同种制式既是利大于弊的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二是德式武器的性能十分可靠、先进、优异,值得中国陆军“全盘照搬”,三是成本,中国陆军肯定不能始终使用“万国牌”武器,既有德、日、苏、中四种,必然要挑选一种全面覆盖另外三种,德式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中国陆军在武器装备上是全面德械化的,但并未完成,南京军已经全面完成,其余部队还在进行中;另一方面,中国陆军虽然崇尚德械,但并不迷信德械,采取“集百家之长”的正确方针,虽然全面普及德械,同时也吸收日式、苏式、中式武器里的佼佼者,继续大力生产并不断地装备部队,比如日军的中小口径火炮、苏军的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等。南京军全面德械化,其余部队里部分德械化,大部分还使用着日械、苏械、中械,这是源于一个简单的道理:因为兵工厂与其制造98k步枪装备非德械部队,更加应该把生产力用于制造更多98k步枪子弹补充给处于最前线的南京军,非前线、驻扎再本土国内后方的部队只要有枪哪怕是苏式日式中式就可以了,暂时不需要急切地都转为德械。

    中国的军工业之所以能有今日的规模和生产力,源于四方面:一是本土自行建设、发展、经营,二是德国人、犹太人等外界盟友的支持援助(也包括日本人),三是打赢苏联战争后从苏联境内掠夺回来的大量的机器设备和大批的技术人员,四是收复东北后,接收了日本人在东北苦心经营十年之久的建设成果。当然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蒋纬国改变历史的基础上。

    即便美国参战后,中国陆军仍然被公认为“世界第二”(第一自然是德国,第三是日本),这都是蒋纬国的功绩。

    中国空军此时也是颇具规模、颇有实力的,跟中国陆军一样,中国空军能从当初的区区几百架老式飞机发展到此时拥有几千架新式飞机,完全离不开蒋纬国的苦心经营。中国空军主要包括“航空兵部队”、“防空兵部队”、“空降兵部队”三大部分。航空兵方面,在扣除掉战争期间的损失和消耗,中国空军在美国参战前拥有将近9000架飞机,并且都是新式飞机,其中,75%是战斗机,1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