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3节 外交波澜 3(第2/5页)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目光看着名不虚传的“老好人”张伯伦:“首相阁下,感谢您的好心和善意,我个人非常理解您的难处,但可惜,这是损害我国利益的,我国是无法接受这种拖延对策的。英租界和香港,贵国要么一起还,要么一起不还,再由我国政府出动军队武力收复。”

    张伯伦满脸苦涩:“贵国这是何必呢?我们又不是不还,只是需要一点时间。你们如此强硬,搞得我非常为难,把我的脖子卡得太紧了。”

    顾维钧连连摇头:“非常抱歉,我国不想等,因为我国已经等得够久的了。”

    双方在外交场合上针锋相对,同时,中队毫不含糊地大举出动,陆军方面由第九军区出动了八个师、万余兵力抵达深圳河北岸,中国空军也调动了数百架飞机抵达粤南,中国海军更是倾巢出动,毕竟这是很久没有打仗的中国海军难得的一次可能获得实战考验的机会。一时间,小小的香港成了台风眼,北部陆地上大军云集,东西南三面海洋上舰艇驰骋,天空远处飞机轰鸣。比起兵强马壮、实力雄厚的中方,英方则相形见绌,此时驻扎在香港的英军总数不过万余人,并且过半是印度籍官兵,另有一支拥有余兵员的华人义勇军,可以肯定,真的攻打香港的话,香港当地人是不会支持英军的,虽然也不排除部分亲英居民会支持英军,但人心向背是非常明显的,不仅如此,在英军统帅部不大规模地增援驻港英军的情况下,就目前的实力对比,实力对英军占据压倒性优势;另外,香港就是中国领土,但距离英国本土却有万里之遥,即便是距离英国最近的殖民地(马来亚、文莱、香港)也隔着一个南海。可以说,此战立刻爆发的话,天时、地利、人和,都是在中队这边的。原先历史上,二战期间英国在远东的防卫重心是印度,前线重点是新加坡,至于香港,其实已经在英国高层的放弃计划里了,因为香港不但缺乏长期防御所需的纵深和物资,在战略上也没有太实质的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曾有英军高层提议向香港增援两个加拿大步兵营,但被丘吉尔否决了,因为丘吉尔很清楚地认识到向香港增兵注定是没有意义的牺牲。

    中国以强硬姿态向英法索要殖民地和租界,并不是中国单方面的动作,而是联盟国的战前计划,联盟国成员国之一的葡萄牙把澳门交还给中国只是一个铺垫,实际上,中葡就是在唱双簧,现行演戏预热一下,然后再展开向英法索要殖民地和租界的正题行动。月日,联盟国总部在青岛召开“德中日三方会谈”,商讨苏联战争结束后联盟国的下一步战争策略。

    代表中国参会的是蒋纬国、徐永昌,代表德国参会的是德国驻华军事团团长法肯豪森、德国陆军副总参谋长库尔特·蔡茨勒,代表日本参会的是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以及蒋纬国的一个老熟人、现担任日本陆军军务局局长的石原莞尔。

    “在不把美国拖入战争的前提下,对英法荷等国采取正确而有效的军事行动,以夺取其所属的大量殖民地,是联盟国成立的宗旨之一。”会议开始后,蔡茨勒说道,“先解决苏联,再对付英法荷,这是联盟国的战争顺序,苏联目前已经被解决…”

    “只是被打败而已,谈何解决?”石原莞尔不冷不热地插话,“苏联不是还存在着吗?还有足足一百七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差不多一亿人口,岂能小觑忽视?如果不彻底地灭亡苏联,谁能保证我们接下来不会陷入腹背受敌、两线作战?以美国强大绝伦的国力,若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输血,足以令其死灰复燃乃至东山再起。”

    蔡茨勒说道:“苏联所剩领土虽然还不小,人口也算庞大,但该国的工业体系已经荡然无存,经济完全崩溃,最基本的粮食都匮乏奇缺,据说,此时在苏联境内,每天饿死的人口超过一万,若不是我国和中队在苏联边界处严防死守,阻挡苏联人逃离苏联,苏联人口早就逃离一空,苏联这个国家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