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小人物郑彭祖(第2/3页)  福星太后来种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带上长子一起出门给人帮庸。靠着四处做工一家人的生活勉强维持了下来。

    本始三年的旱情,襄垣县受灾严重,郑家父子找不到活计干,只好冒着风险选择成为流庸,离开襄垣县到临县的潞县来做工。秦汉时期对户籍的管理严格,没有符、传、过所等身份证和通行证,一旦被查到,会面临律法的重惩,农户们除非是遇到大灾,一般是不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土地成为流民的。

    话说郑彭祖父子在冯陂开始做工后,因冯家雇佣条件优厚,郑彭祖派长子回家报信后,又带来了同里的一些农户们。

    郑彭祖带着十五岁的长子在冯陂做活计,郑家的次子因为不到十五岁,只是“使男”,而不是“大男”,农活重,不适合。后来,冯陂让人割青草换谷物,郑家次子就挑着自家小弟和阿母割下来的青草,每天到冯陂换些价贱的粗谷,然后,再带上父兄省下来的粟饭和肉等饭食回家。

    本始三年的大旱灾让郑家自家的田地里颗粒无收,郑彭祖姑母家的田地因为也在旱灾的范围之内,同样受到了影响。

    如果是在以前,郑家只能等着朝廷的救济。虽说孩子已经长大了,夭折的可能性不高,但是,这么大的一场旱灾,郑彭祖病弱的的妻子估计就撑不下来。两人成婚二十年了,郑彭祖也曾打骂过妻子,心里也有过抱怨,不过,共同生活,共同经历了艰辛,早已是血---肉相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对冯家,郑彭祖是当成救命恩人来看待的。

    特别是年底结算完做庸的佣直后。郑彭祖父子两人拿到了以前从来不敢想的钱谷后,父子两人红着眼睛与管家冯清见过礼之后,离开冯陂,回了襄垣县东乡东利里的郑家。

    这一年的年节,郑彭祖一家过得很是快乐。家里的孩子们第一次穿上了新衣,家里的饭食也是第一次摆上了满满的肉食,让家人敞开肚子吃。

    当姑母家的大表弟年前十一月时挑着五斗菽(五斗豆子)来看望郑家,解释说因为受灾,家里只能拿出这点谷物来,等过年,在外当庖人的弟弟带回家钱谷时,年后,会再来郑家送些谷物,让郑家先暂时对付着过个年。

    郑彭祖拉住放下豆子就要走的大表弟,让妻子安排了饭食,第一次豪气地请表弟喝了酒。吃饭时,喝着酒的四十岁的男人哭的眼泪鼻涕全流。受姑母家恩情这么多年,他终于也可以回报一些了。

    这天晚上,他觉得自己在表弟面前终于像个男人了,能自己养得了家,不用再拖累姑母家了。

    第二天,郑彭祖到东乡的乡啬夫那里申请了一家人去太原郡上艾县鹿泉里姑母家探亲的传和过所。带上妻儿,挑着给姑母家的回礼,一家人同着表弟去了上艾县。郑彭祖快二十年没有见过自己嫡亲的姑母了,特别是三个儿子,从落地就没有见过姑大母。

    一家人第一次正式走亲戚。为了给姑母做脸,郑彭祖和妻赵大女早就准备好了上好的粟谷、从冯陂带回来的冯家给雇佣的庸们过年准备的年礼,从同里的人家借了辆鹿车,一家人打扮的整整齐齐地走亲戚。

    且不说这一次走亲戚,郑彭祖的姑母如何的欣喜流泪,也不说两家人聚在一起多么的热闹。远隔几百里的郑吴两家因为这次走亲戚,关系又重新近了起来。

    救急不救贫,郑彭祖姑母的孩子们也都已经长大成家,分了出去。家家也不过是普通的农户人家,谁也不富裕。以往,郑姑母给自己娘家侄子的都是老两口自己省下来的。几个新妇(儿媳妇)虽说有意见,确也不好说什么。这一年大旱,太原郡也受到了影响,上艾县也没有什么收成。自家儿女还吃不饱呢,舅姑竟然还要省下谷物给远在几百里之外的娘家侄子。

    碍着孝道,新妇们不好说什么,不过,心里都不乐意,多在自家男人耳边嘀嘀咕咕些难听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