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二章 征兵(第1/3页)  回到明朝做塞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想到这里,张尧臣顿觉浑身一阵紧张,噌地一声从床上坐了起来,手里还是握住了短刀,额头上的汗珠已经流淌了下来,急忙问道:“如龙,怎么回事?什么事要搞得神神秘秘的?”

    马如龙又向前走了一步,依旧是神神秘秘地压低声音说道:“大人,是有个人要见你。”

    张尧臣这才发现马如龙身后跟了一个人,这个人面孔很生,肯定不是他们使团的人,心中当下升起了一丝狐疑,略带有一丝警惕地说道:“阁下是谁?深夜来访有何贵干?”

    马如龙后面的那个人听到张如龙的这句话后,立即向前急走两步,站到马如龙的前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叩头道:“参见大人。小人名叫李铁柱,原本是魏国公徐达帐下的一名士兵,岭北之役时随着魏国公大战王保保,不幸受伤被俘,以至于流落到此。二十多年来,未尝一日不思念我故土明月,好在苍天有眼,能让大人出使到此处,小人愿意为大人效犬马之劳,以报国恩,只求大人能将小人带回故里。”

    张尧臣一脸难以置信地表情打量着这个生面孔,这人的口音是湖广人不假,但是天下真的会有这么好的事吗?自己刚来这里,就谈了谈贸易,突然就有一个瓦剌的内部人员前来投奔效忠,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作为明初人士,张尧臣知道自然知道岭北之役,只是这岭北之役是徐达与隶属于鞑靼的王保保打的,就算这个李铁柱是在当时受伤被俘,那也是被鞑靼俘虏的,怎么跑到了瓦剌这里?

    况且自己率领使团孤身在外,远离故土一千多里,没有后方支援,若是其中有诈,那自己和这一干使团的人就全都要交待在这里了,出门在外,万事应当小心,不可不防。

    张尧臣看了一眼他的侍卫长马如龙,眼神中有一丝丝怨气,他认为这个侍卫长就不该把这么一个敏感的人带到这里来,万一有了什么事,他就算是长了十张嘴也说不清了,冷眼看了看那名叫李铁柱的人,淡淡地说道:“阁下找错人了,本官是大明肃国的使臣不假,但只是奉了我王之命与贵部来商谈贸易的,至于其他的事本官不便参与,也不想参与。”

    这就是传说中的婉言拒绝啊,李铁柱一听这话就急了,他的身世十分离奇,先是在岭北之战中被鞑靼俘虏,后来又在瓦剌与鞑靼的战斗中被瓦剌俘虏,经过几次大战,虽然没有死,但是也过着人命贱如草的日子,早就想回到大明重新过上能见天日的生活。

    更何况他出征之时,家里还有一个老娘和一个童养媳,二十多年了,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李铁柱每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都会十分想念她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回去看看她们。

    眼见回乡上的一些满清吹经常说满清人用十万人的军队打败了明朝的百万大军,证明满清的那几个头子有多么多么了不起,满清的军队有多么多么善战,甚至有了“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样的奇谈怪论。某位知名的历史老师还经常在网上散发这样的言论,无脑的弱化汉族,吹捧异族,真不知道以他的节操和智商是怎么出名的,还好其微博账号已经被封了,再也说不出这种侮辱民族智商的话了,说不定真是冥冥之中明太祖显灵。

    实际上,明朝末年的百万大军其实都是账面上的数字,实际远没有这么多,就像一个千户所账面上应该有一千一百二十人,而实际上能打仗的连一百人都没有。举例来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进攻北京时,崇祯十分着急的问京营总兵吴襄道:“你手下到底还有多少兵力。”吴襄拍着胸脯说道:“臣账面上还有八万大军。”

    “那实际上呢?”

    “实际上能打仗的只有三千人,这三千人都是臣的家丁,要让他们舍弃家业打闯贼,至少需要一百万两银子的开拔费作为补偿。”

    全部家当加起来只剩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