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9章 托孤(祝大家端午安康!)(第2/4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人像他这样直接的说了出来。即便是直到现在对于大清国而言,他们仍然会用自我麻痹的方法。去逃避着现实,逃避着大明远远强于大清的现实。

    甚至有时候为了逃避这个现实,他们会拿当年如何在辽东击败明军,打的明军不敢出城。如何浩浩荡荡的杀进中原,占据中原的昨日辉煌,来证明大清国的强大。

    但是即便是自我麻痹,也知道事实的真相。有一些问题总是无法逃避的。

    玄烨沉默着并没有立即回答,他盯着王化行,似乎是想看出他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见其满面的赤诚,心知他是想知道答案,知道他这个当皇帝的看法。片刻后才答道。

    “明国人口过万万,实属当世之大国,火器犀利,远非人力所能挡,其披甲精锐不下百万,几与我国人口相当,两国交战自然是明国占上风。”

    尽管这么说,尽管说的也是事实。但是玄烨随后又说道。

    “但水无常势,兵无常态,明国再强,当年太祖皇帝不也是轻易败其数十万大军吗?”

    电视只到了这个时候,作为皇帝的悬液,仍然选择在言语上,为大清国挽回那么一点面子。毕竟现在大清国的里子已经丢了,要是面子上再不想办法去保住那么一点。那日子可就变得更难过了。

    “皇上所言甚是,说得也有道理。”

    抬头看着皇上,王化行又说道。

    “臣这两年,自甘堕落,不曾为皇上分忧,只是在家里看着史,尤其喜好看元史,还有明史朱洪武那段,毕竟,明人皆称兴乾是“小太祖”,而他中兴明朝,确实也是如此。臣看元史时的,总看到蒙元失国之后,面对明军,即便是蒙元有数十万,也总是一败再败,所谓朝廷也只能在草原上四处奔逃,不知多少蒙人先后降明。按道理来说,这个时候,朱洪武应该放过北元,可是他仍然决心要拿下北元,从不曾给北元偏安于蒙古的机会,后来蓝玉率师十五万北进。北元一路逃至到捕鱼儿海,蓝玉一路追击,随后被蓝玉杀的大败。脱古思帖木儿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逃往和林方向,行至土剌河一带,为其部将也速迭儿所缢杀,捏怯来、失烈门南下,投降明朝。经此一役,乌萨哈尔汗的次子地保奴、嫔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员三千余、人口七万七千多、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以及大量印章、图、兵器、车辆,都被明军俘获。”

    从王化行提及北元时,玄烨就陷入沉默之中,他垂着眉头默默不语的坐在那,他同样也看过史,尤其是这一段,更是字字翻看,字字推敲。早已经倒背如流了。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北元的身上看到了大清国的将来,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此役之后,黄金家族,也就是忽必烈家族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中央汗国的地位,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独立,先后降附明朝,再后来,永乐讨伐草原,将其余部荡尽,世间也就再无北元了。”

    王化行的话声落下时,玄烨点头说道。

    “对于明朝皇帝来说,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的元朝已经完结了,草原的那些新君主是一支没有显赫历史的民族,他们不可能如黄金家族那样具有无上的威望和号召力。那么,元对于明的威胁就应该自此结束了。当年,父皇为何对永历穷追不舍,也正因如此,永历是正统,不杀他,我大清国永远不得安宁啊!”

    一声长叹后,看着王化行,玄烨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会在那里赶尽杀绝。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能够坐稳江山。为的是不给子孙后代留下隐患。

    玄烨又说道。

    “这么多年,也就是你,能说出句真话来,其它人……”

    可不就是这些年,可真没有几个人会说出这样的实话,他们都在那里想办法维持着大清国的面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