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7章 职责(求支持,求月票)(第2/4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却有一定的倒退——勋贵子弟以军官的身份退役后可以直接进入官场,这是为了确保勋贵、勋士群体在官场上保持一定的力量,为了保证双方的力量平衡作出的妥协。

    相比于选官必考的科举制,这确实是某种倒退,可对于帝国的统治而言,却是有利的。

    受阅部队的通过,只引得周围围观的老百姓发出了阵阵喝彩之声。待到一个规模不大的百人方队通过时,张金生便于一旁轻声说道。

    “陛下,现在通过的这支方队,都是西南山苗土官子嗣,他们受命进入讲武堂学习,将来会在军中长期服役。”

    张金生的话,让朱明忠笑道。

    “他们也是大明人!不要动不动就说什么山苗土官。”

    尽管将土官子嗣招入讲武堂,进入军队服役,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质子,但是另一方面,相比于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现在大明对待西南山苗是宽容的,尽管“改土归流”是大明的即定国策,但是另一边,在西南现在大明讲究“山内为苗,出山为汉”。换句话来说,生活在山区、部落内的苗人、土人,只要接受教化,愿意出山生活,就是汉人,而且山下的官府也给予各种宽松的政策,尤其是在租种官地上,给予他们种种优惠。正是一系列宽松的政策规定,吸引着大量受头人压迫、奴役的山蛮苗夷主动的走出大山,溶入了中原大地,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汉人一样安心劳作,他们同样也被视为汉人的一员。

    事实上,而今的大明朝,在西南从不承认“山蛮苗夷”,而是将他们视为汉人的一部分,“山内为苗,出山为汉”的政策方针,为西南诸蛮的教化提供了基础。

    当然,宽松只是针对那些愿意教化的,对于胆敢袭击汉民的山蛮部落,大明官府同样持以铁腕,动辄灭其族,一边是宽松的归化政策,一边是铁腕,如此相辅相成,最终为西南的教化铺平的道路,尽管现在同化政策才实施二十年,西南的教化程度,却超过过去两百多年间,毕竟,这是大明历史上,第一次由官府主动派出教师兴建学校,派出奉祀兴建“圣庙”,这些都是为了推行教化。正是在持续十几年的努力下,西南的教化才会有条不紊的推行着,再有几十年的时间,所谓的山苗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且现在西南山苗对汉人身份已经越发的认可,对此朱明忠自然是欣慰不已。因为这正是他所期望出现的结果。

    “陛下所言甚是,是臣失言了,陛下,现在西域用兵迫在眉睫,目下建奴窃占诸地多山岭,而西南山民自幼在山区间生活,所以五军都督府有意将西南山民组成的部队调往西域,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张金生的建议,让朱明忠挥了挥手淡淡地说道。

    “如果有必要,就可以调动,西南山民也好,中原百姓也罢,都是我大明的子民,既然参军就是我大明官军,国家所需,加以调动也是再正常不过,有何不可?”

    因为西南的特殊情况,在面对众多土民的情况下,官军进入西南后,就征召了部分熟苗进入军中,正是那些在熟苗的帮助下,大明才得已迅速平息某些西南山蛮的叛乱,而这也导致在西南地区长期部署有数十个大队以土民为主的驻守部队,对于那些擅长于于山地间作战的部队,五军都督府早就掂记上了。尤其是在接下来对西域的用兵,山地的特殊环境使得大明需要那批西南的山民部队。

    “臣明白了!”

    张金生恭敬的答道。

    此时他的心里已经盘算过,到时候征召那几支西南驻守部队,毕竟,那些部队中,有不少战斗力都不逊于大明的精锐,对于那些部队垂涎已久的他,当然不会放过他们。

    就在他这么盘算着的时候,又听陛下问道。

    “五军都督府已经决定了?”

    “是的,陛下,建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