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9章 蒸汽(求支持,求月票)(第2/4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蒸汽船,那将会青史留名的。

    几乎下意识的,朱铭坤就意识到了其中的好处,可是让他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会找到他,毕竟,大明的船商可不止他一个。

    “因为在下是上海人啊!”

    这个回答,倒让朱铭坤并不也感到意外。这年月,大家总看重乡情。

    不过,朱铭坤仍然有些怪的问道。

    “可是那蒸汽船和普通的船,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日行千里,而且不需要人划浆!”

    够了!

    只需要这一个理解就足够了。

    “黄埔船局有一半的生意是在长江,而在长江中航行往往依赖多浆船,多浆船需要大量的浆手,如果能改用蒸汽机,必定可以降低江河航行的成本,而且有蒸汽机更可以让船在江河上日行千里。”

    徐子越特意强调着蒸汽船的好处,在他看来,商人更倾向于利益,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必定会愿意建造蒸汽船。当然,这不过只是一个试验,可万事总是从实验开始的。

    没有迟疑,朱明坤思索片刻,然后看着徐子越反问道。

    “那么造一艘蒸汽船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钱?”

    相比于时间,朱明坤更关心的是后者,很快他就敲定了支持徐子越建造蒸汽船,并且愿意拿出5000元。

    5000元!

    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建造一艘35寻长的双桅纵帆船,不包括火炮的话,也就是1000元左右,如果是在台湾或者南洋用普通木材建造的,可能只需600元(两)左右,长江航行的多桨船价格也与其相仿。

    这5000元包括定造和改进蒸汽机,当然,也包括重新研究商船的结构,毕竟蒸汽机的震动,很有可能会对船舶的结构造成损害,所以使用蒸汽机的船舶自身结构必须要足够坚固。

    也正因如此,看似一笔巨款的5000元,在不到三个月内,就花了个干净。甚至在花完的时候,连半艘船也没造出来。而对于此,朱明坤当然是极为不满,但是在徐子越的劝说下,又投入了3000元,继续进行研究。

    其实在投入这3000元时,朱明坤自己也知道,他上了贼船——上去容易,下去难。甚至就连这3000元,也不过只是开始,最终在第四次追回了1800元的投资后,蒸汽船的建造才列入计划,而这个时候,他已经投资了超过一万元。

    兴乾八年正月十五刚过,成千上万的南京百姓就聚集到了长江岸边,聚集在下关码头,他们大都在那里交头结耳的谈论着,谈论着蒸汽船。在过去的几天中,报纸上关于蒸汽船的报道极为密集,几乎每一家报纸都会有大量的篇幅去报道这个新闻。

    有关蒸汽船的设想,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甚至在蒸汽机应该于铁路上之手,就有人讨论着蒸汽机应用于船舶的可能性。这当然是可行的,只不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蒸汽机、锅炉都是其次,问题是怎么把这个蒸汽机的动能应用到轮船上,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车船就给了人们灵感。车船是用古代用人力驱动运转的明轮船,也称为车轮船。车船是在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设计的,桨用手力,而车船使用脚力,车船有双轮,用人力“蹈之”,使船前进。

    其实在长江中,除了多浆船外也能见到“车轮舸”,那些船与多桨船一同,在大明的江河中航行,只不过与多浆船适应性较强不同,它不能在浅水航行,而且不能入海,只能大江大湖中使用。

    而在设计蒸汽船的动力系统时,徐子越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车轮舸的车轮,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怎么样,没问题吧。”

    在小码头上,朱明坤的看着这么25寻长的蒸汽船时,心底尽是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