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6章 合流(下)(求支持,求月票)(第2/4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永远不可能得到皇帝支持的!”

    袁可令冷冷地说道:

    “陛下对士林的不满,可谓是根深蒂固,自然不可能再支持士林,而今天陛下崇武抑文,亦是因为这个原因,固然可能会导致国家动乱,但是却不能否认,国家若是武力不彰,必定会导致国家衰败,百姓沦为异族之奴。”

    方文摸着茶碗盖,想了一会儿说道。

    “崇文抑武,国家兵弱必遭国难,崇武抑文,阀乱而民劫,如此……皆是失之以衡的表现。”

    “正是失之以衡。”

    袁可令看着他说道。

    “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平衡,只有文武平衡了,才会民富国强……”

    “嗯……文武平衡,如何平衡呢?”

    略停片刻,袁可令答道。

    “古人不早就说过了吗——文武双全。”

    “文武双全……”

    方文的眉头微皱,然后说道。

    “这恐怕有些不太现实,毕竟,寒门子弟很难在研文时有余力习武。”

    “你看,这又回到了公平与否上的了……”

    袁可令看着方文说道。

    “若是每每总这么想的话,最终,问题还是无法解决的。”

    “可天下寒门总是大多数。”

    “自宋代起,天下文风大兴,科举取士岂止十万,这十万人中,真正一贫如洗的寒门子弟又有多少?所谓寒门大抵上也是小康之家,若当真是一贫如洗,莫说是十年寒窗了,恐怕就连识字也是不得,所谓寒门,往往不过只是托辞罢了……”

    这句话说的再赤裸裸不过,一下子就是数百年来支持科举取士寒门的那张遮羞布给撕了下来。

    “即便是只以八股取士,进士者大抵上也都是耕读之家,力夫耕作农家所进的屈指可数,纵观我朝名士,又有几人确系是寒门,大抵上最差的,也是小康之家,所谓之寒门,不过为了勉励后学末进而已。”

    尽管他的这番话有失偏颇,但方文还是无奈的苦笑一声。这么多年结识的士林中人岂止百人,他们中真正的一贫如洗者又有几人,大抵上所谓的“寒门”往往也是小康之家,真正的贫苦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更何况是供人读习字?

    “这一点,陛下很清楚,所以他在推行新学时,有人籍此为寒门张目时,陛下的反击很简单,他们说寒门子弟买不起,所以便大兴图馆,其实,游走民间多年的陛下又岂不知道,真正的寒门子弟大抵上是不会读的,他们顶多只是学识字罢了,先谋求温饱,待晋身小康之后,才会寄希望予下一代。所谓“废八股取士,闭寒门晋身之道”,不过只是夸张之词。”

    文人最擅长的是什么?就是极尽夸张,就是春秋笔法的“危言耸听”。对此方止又岂不知道,甚至在当年有人以寒门为由反对废除科举的时候,陛下还特意让反对者统计出历年中举者家庭出身,然后用事实去反驳对方。而不是一两个例子。

    寒门贵子、鱼跃龙门……往往不过只是美好的愿望罢了。

    “就寒门来说,现在陛下广兴实学,反倒有利于寒门,即便是一贫如洗之家,其子女聪明,亦可入社学学习实用之学,将来可以做伙计、学徒,一步步改变自己的生活,而不像旧时科举那样,其只有科举一条路可走……其实,说这些并没有什么用处,”

    话峰一转,袁可令看着方文说道。

    “现在,于你我所忧心的,无非就是“崇文抑武”、“崇武抑文”,可两者都失了平衡,无论选择那一个,于大明而言都是大不利,眼下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百年、两百年之后呢?当年,专以八股取士时,也没想到会有后来的祸害吧?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想省事,才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发生。”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