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5章 新士林 (求支持,求月票)(第2/4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清河院毕业的学生,前途是充满希望的,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志为了官员,一部分成为军人,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成为大明的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原本只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出人投地,出仕为官,可是却没有想到在短短的几年当中,这天下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正是在过去的几年间,不断走出院得到重用的那些学生,奠定了大明现在重视实学的基础。只不过,经过十年的努力,现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的数量正在趋于某种程度上的饱和。

    不过,似乎谁都没有看到这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看到,当这些刚刚入学的学生们,在这里难得的借着踏青的名义放纵着的时候。

    “就这样进了院了。”

    略带些许醉意的赵玉真,看着周围的同学们,却又一下子沉默了下来。他们都是上的同一个预备学校。

    林伯钦等着他的下文,看他不说话就问道,

    “怎么这么说啊?什么就这样进了院?”

    “没什么。我是说就算这样进了院成为学士,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大明的院,不是想办就办的,尽管谁都可以办院,但是想要得到陛下赐予的授予“学士学位”资格,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学士在一定程度上,至少相当于过去的贡生吧。

    尽管这个贡生是没有公家给以膳食,甚至还需要自己掏腰包负责食宿,可是这也不妨碍人们以学士为进士,毕竟,这是成为官员最重要的渠道。

    “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我是这样想的。”

    赵玉真看着周围已经带着些醉意的同学,然后对好友说道。

    “我也和你一样,都想要通过在院里的学习改变自己,毕竟“中自有黄金屋,中自有颜如玉”。”

    “谁都一样。”

    林伯钦回答道,古往今来,读的不都是为了这个原因吗?

    千年以来几乎每个读人都是这么想的。那怕就是在兴乾年间,在科举废除了近十年之后,读人当然也是抱有这个志向,不带一点怀疑不打一点折扣。无论如何来中都的时候是想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人。

    当然,最终他们是否会参加文官考试,又是另外一说了,实际上,尽管报考院的学生70%都是怀揣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心思。可是最终,在经过几年院教育之后,他们往往还会作出其它的选择,甚至不惜远走海外。

    “因为每年都有新的学士毕业啊。”

    赵玉真有些忧虑的说道。

    “那当然是越来越多的啊,永乐年间南京国子监有足足9600余监生,现在三京国子监才多少?不过万余人,再加上全国的院,至少有3万学士,差不多,每年一万多吧!”

    而且将来会更多!

    从学校博士的那里,林伯钦知道将来院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而那些专门学校,也有可能被其它的院兼并。

    “只有在学士十分珍稀的时候,就像当年陛下起兵的时候,才有可能工学学士一毕业就被派去造桥,医科学士马上能做院长,以后这种时代将会一去不复返了。”

    那个时代的清河院的毕业生是幸运的,他们刚一毕业就会受到重用,学医的甚至可以直接成为医院的院长,而现在只是作为医生。

    “的确如此,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林伯钦认真的点点头。

    无论是任何时代,处于草创期的人们都是十分有利的,在过去的十年间,起自于江的变革是千百年来所未曾有过的剧变。尤其是以海上贸易以及纺织为核心的产业兴起,使得整个社会都迫切需要各种专门人才,同样也需要专门知识。

    也正是在这个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