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0章 骑兵(求支持,求月票)(第2/4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马是阿拉伯马和蒙古马的第三代混血,比蒙古马高了半尺多,而且体态优美,速度快,这种马在训练上更有优势,它的脾气很好、适应性强,即便是铳炮于耳边鸣放,也是不急不燥,只有这样的马,才适合作军马,至于蒙古马……”

    摇摇头王怀之笑道。

    “就是用来当挽马都不够格啊。”

    蒙古马太矮太小,而且性能燥烈,也正因深知蒙古马的种种不足,早在江北的时候,就投入大量资金改良军马,并且又在全国建立了多个军马场,用于繁育改良马匹,现在改良工作不过只是初见成效。

    而清河马正是育马的成果,现在这种马屁还没有定型,但是对于骑兵部队来说,这已经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战马,当然。他们还渴望获得更好的战马。

    不过这需要时间。毕竟育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一个马种的培育到收获成果,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不过即便如此,也好过那些顽劣粗糙的蒙古马。

    盯着训练场上,那些正挥动着骑刀冲锋劈砍的部下,王怀之的眉头微微一皱,指着其中的一队骑兵说道。

    “第三大队怎么回事?怎么不知道保持队列,队列在最初冲锋时非常重要,如果不能维持队列,很容易被敌人骑兵各个击破,去,告诉他,重新整队……”

    身为骑兵营营长的王怀之,在更多的时候,都是在训练场的边缘指挥着部队,很少再像过去那样冲锋陷阵,而大明的骑兵在过去的几年间一直也在千方百计的提高骑兵的战斗力,不仅引入蒙古教官教授骑术,甚至还不惜重金从欧洲聘请骑兵教官,以期望能够各取所长,最终训练出一支素质足够优良的骑兵部队。。

    当然,最后大明还是发展了适合自己的骑兵战术,大明骑兵真正的法宝是手中的火铳,而这一战术借鉴了欧洲“半回旋”骑兵战术,这是一种不需要直接接触步兵就可以将其阵型打散的。在欧洲这种“半回旋”是一种轻骑兵战法,由装备着手铳的轻骑兵通过不断持续的开火逐步瓦解步兵的阵型,之后再由使用骑兵长矛的重装骑兵对已经动摇的步兵阵型发动冲锋。在执行这种战术时,装备手铳的轻装骑兵会排成至少六排纵深、每列宽6-20人不等的阵型,以小步慢跑的速度向敌军的方向迈进。当最前排的骑兵距离敌方步兵到30米左右的距离时,将他们的马头向左调转,拔出手铳向敌军步兵开火;然后跑向队列的尾端重新装填弹药,由下一排骑兵继续射击,如此反复。这个开火过程会不断持续,取决于敌方步兵到底会崩溃还是继续坚守阵地;如果敌军步兵在“半回旋”的打击下出现了溃退的迹象,那么重装长矛骑兵就会立刻发动冲锋将其歼灭。

    然而,这种战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实在是过于累赘和缓慢;在许多情况下骑兵一方的火力往往不足以对敌方步兵阵列产生足够的杀伤,相反步兵装备的火铳却拥有比骑兵的手铳远得多的射程,这种战术意味着把骑兵暴露在了敌方步兵凶猛的多的火力中。

    而这种在欧洲已经没落的“半回旋”战术,在大明被重新改进,并重新唤发的生机,这种生机的焕发于武器的革新,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第三大队重新整队的时候,远处另一队骑兵则在冲锋的时候,不断鸣响手中的短铳,在连绵不绝铳声之中,前排的骑兵刚发射他们的火铳,就闪向了两翼,而后面跟进的骑兵继续放铳,而撤到两翼的骑兵又一次抽出了备用铳,再一次攻击,如此反复数轮铳击之后,此时后面跟进的持剑骑兵才冲向“敌军”。用骑刀劈砍着“目标”出就是一个个稻草人,

    “二大队注意协调,注意火力的衔接……”

    置身于土丘上的王怀之不时的下达着命令,指挥着部队的训练,只有在训练场上,经过无数次的训练之后,才能确保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